化学鲁教版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知道各气体的用途。
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染物的来源,知道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难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讲述】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提问】那如何从空气中获取这些气体呢? 【总结】工业上,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气化,逐一从空气分离出来。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提问】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说明氧气的重要性,那氧气具有哪些用途和性质呢? |
倾听、理解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倾听、理解空气各种成分的分离方法。 |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空气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通过提问引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展示】PPT展示氧气的用途。 【讨论】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展示的图片,说一说氧气的用途。 【明确】(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潜水、登山、航空等。 (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等。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氧气的这些用途说明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那氮气有哪些用途呢? 【提示】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小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资料。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资料讨论并得出氮气的用途。 【明确】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制造硝酸和氮肥都需要用到氮气,由于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总结】通过上述几个实例,我们可以将氮气的化学性质总结如下: 【过渡】在空气成分中,稀有气体的含量只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934%,但是它们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却有广泛的用途,请同学们观看下列视频。 【展示】播放视频【知识解析】稀有气体的用途。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视频,讨论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明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稀有气体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照明灯、霓虹灯等;氦还能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
观看图片,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倾听。
阅读资料后,分组讨论氮气的用途。
倾听、认识并理解氮气的用途。
看视频,了解稀有气体的用途。
|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学会从图片中挖掘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展开思考,通过组内讨论得出氮气的用途和性质,从而让学生感受探究知识的乐趣。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氮气的性质。
通过观看视频材料,让学生初步感受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再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等得出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
二、保护空气 【展示】展示空气被污染的图片。 【过渡】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一致,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源源不断地排放,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含量不断升高,导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空气质量状况随时间和地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组织活动】课前,老师分别让同学们收集了操场上、人流密集的商场及人体呼出的气体,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展示】展示表格。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如何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对比实验的公平? 2.实验结果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总结】1.澄清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用量相同;样本气体的量要相同。 2.学校操场或空旷的田野空气清新,要多去户外运动;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组织讨论】被污染的空气和清新的空气成分不一样了,那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下面几个问题: 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明确】工厂排放的废气未经处理、汽车排放的尾气。 【过渡】目前,有关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报告,以使民众及时了解当地和全国城市的空气质量。 【组织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认识空气质量报告”,思考下列问题:
2.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明确】1.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等。 【提问】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呢? 【总结】可采取的措施: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工厂尾气处理后排放,汽车安装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
倾听并理解。
分组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后,填写表格。
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并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
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多识一点,并写出答案。
倾听理解,并修正自己的答案。
|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空气污染的来源。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实验结论,进一步体会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混合气体中的某一气体去除并初步测量该气体含量的方法。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总结能力。
通过讲述帮助学生认识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空气污染指数相关知识。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法》 | 观看PPT |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国大气法》的意义。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30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2课时
一、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2.氮气的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氮气的用途:做保护气、化工原料、麻醉剂、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被用做保护气和电光源。
二、 空气的污染及保护
1.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烟尘
2.危害:影响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全球气候。
3.防治措施:植树造林、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尾气加装净化装置等。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