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二节 海水 “晒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因素的实验探究,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2. 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认识溶解度曲线);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学会溶解度曲线的使用。
难点: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导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如:东台吉乃尔湖。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 观看,倾听。 | 以盐湖地区的俗语—“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学习溶解度曲线奠定基础。 |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行探究。 【合作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酒精、氯化钠、碘、硝酸钾。 实验一: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和量。 实验步骤: 向盛有20 ℃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至有固体剩余,开始加热,然后冷却。 实验现象: 加热后剩余的硝酸钾全部溶解,冷却后又有固体出现。 实验结论: 在溶剂的种类和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小。 【方法导引】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的条件有: 限定温度 限定溶剂的量 限定溶液状态 …… 【过渡】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讲解】溶解度 1.定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100 g溶剂(水)、饱和状态、单位:g 例如: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表达的含义是: 20 ℃时,100 g水中溶解31.6 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1.6 g硝酸钾。 【提问】判断下面语句的正误并说明缺少的条件。 问题1:20 ℃时,10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g。 错误,饱和。 问题2:100 g水中溶解了36 g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错误,温度。 问题3:在2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了33.3 g氯化铵,所以2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错误,单位:g。 问题4:在20 ℃时,100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 g,则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g。 错误,100 g 水。 【过渡】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合作探究】活动天地——认识溶解度曲线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法——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不足之处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 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法——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图上我们不仅能看出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还能查到0 ℃~100 ℃范围内任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提问】观察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总结一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变化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方法导引】溶解性的判断(20 ℃物质的溶解度) 难(不)溶物质:小于0.01 g; 微溶物质:0.01 g~1 g; 可溶物质:1 g~10 g; 易溶物质:大于10 g。 【讲解】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的理解 注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溶液状态的判断 【提问】硝酸钾溶液中混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如何提纯硝酸钾呢?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降温结晶。 【讲解】我国有许多盐碱湖,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总结】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易于盐的饱和和析出;冬天气温低,碱的溶解度小,易于得到大量的碱,所以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到表格中。
分组讨论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影响因素,并回答问题。
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倾听,记录笔记
倾听 记录笔记
倾听,记录笔记
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 记录笔记
观看
思考并记录笔记
倾听,记录笔记。
倾听观看。
观看展示图表。
记录笔记。
观看,记录笔记。
观看,思考。
记录笔记。
结合所学内容,回答课前所给问题。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设计实验的能力。
明确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强调影响溶解度的四要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溶解度。
通过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溶解度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对比固体物质溶解度的2种表示方法,找出二者的优点和不足,来加强学生对于2种方法的记忆。
明确物质溶解度和温度的之间关系。
了解溶解性的界定。
通过动态图示展示溶解度曲线上点、线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
帮助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状态。
通过设置问题和图示引出结晶的另一种方式—降温结晶。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气体也能溶解在固体里 | 观看,倾听。 |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21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 “晒盐”
第2课时
溶解度
1.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意义
3.溶解度曲线:
4.降温结晶: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四节 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四节 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相关资源,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