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分段图象的意义,掌握分段图象各个部分的含义.2.复习巩固运用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学习速度型分段图象的意义,能说出各部分图象的含义.【学习难点】根据图象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归纳: 理解速度图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速度,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①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增加;②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匀速行驶或静止;③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减小.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表示两个变量间关系的方法有几种?答:表格法、关系式法、图象法.2.小刚爸爸开车从北京到天津.在北京高速公路收费处领卡后,加速驶入高速公路,再匀速前进,快到天津高速收费处时,减速行驶到收费处.能近似刻画这段时间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A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阅读教材P73-74,完成下列问题:范例1.(汕尾中考)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1 h后进入高速路,继续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汽车行驶的路程s(km)与行驶的时间t(h)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C )仿例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下列哪幅图可大致刻画出小球向下滚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情况 ( B )仿例2.小强与父亲同时出发,到达同一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小强去时骑自行车,返回时步行;父亲往返都是步行,两人的步行速度不相等,每个人的往返路程与时间关系分别是图中两个图象中的一个,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或解决下列问题: 学习笔记:折线型图象要分清两种类型:一种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另一种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两者图象在速度变化时,很不一样,应加以分辨.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 学习笔记: 检测可当堂完成. (1)一个往返的距离是__2__400__m;(2)完成一个往返,小强用了__21__min,父亲用了__24__min;(3)小强骑车的速度是每分__200__m,小强步行的速度是每分__80__m,父亲步行的速度是每分__100__m.仿例3.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知道:(1)这是一次__100__m跑;(2)甲、乙两人中__甲__先到达终点;(3)乙在这次赛跑中速度为__8__m/s.仿例4.(衢州中考)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1、v2、v3,且v1<v2<v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 ( C ) A B C D仿例5.如图,小亮在操场上玩,一段时间内沿M→A→B→M的路径匀速散步,能近似刻画小亮到出发点M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是图中的( C ) A B C D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 利用图象描述速度的变化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