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昌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粗盐 B.蔗糖溶解
C.对冷玻璃片哈气 D.红磷燃烧
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3.“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B.农业漫灌改为滴灌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 D.工业污水达标排放
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5.抢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必须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吸氧可以帮助病人克服呼吸困难的原因是( )
A.氧气是无毒气体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能支持燃烧
6.遵义盛产茶叶,新鲜茶叶用沸水冲泡后会散发清香,说明了(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在不停运动
7.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C.甲烷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8.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10.相同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见如图,分析图像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锌反应速率最大
B.金属锌的活动性最强
C.金属镁生成氢气质量最多
D.金属铁消耗稀硫酸质量最多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NaOH与稀硫酸 B.AgNO3与NaCl C.CuSO4与NaOH D.CaCO3与稀盐酸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OH- B.H+、K+、、Cl-
C.Mg2+、、OH-、 D.Na+、Ca2+ 、、Cl-
1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NO3两种化肥
分别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点燃该混合气体
C
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锌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aCl2
加入过量的Na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午餐时间,很多同学准备了自热米饭。
①某自热米饭的配料包括米饭、牛肉、萝卜、土豆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
②自热米饭加热原理是利用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2)加碘盐中“碘”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中一旦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橡胶手套 B.棉布围裙 C.塑料保鲜膜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功能。
(5)在蜡烛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
①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______。
②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6)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对食品进行防腐保鲜。
①由于氮气______,因此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
②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______。
15.用符号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______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④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1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使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填装置代号)。若用C装置收集O2,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应等到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连接B、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燃着的蜡烛燃烧更剧烈,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三、流程题
17.二氧化碳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领域研究热点。
【碳捕集】 捕捉烟气中CO2,将其再释出可实现资源化利用,相关物质转化如下:
(1)“捕捉室”、“颗粒反应室”、“煅烧炉”中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碳的资源化利用】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如下:
CO2甲醇甲醛→…→葡萄糖…→淀粉
(3)检验淀粉的常用试剂是______(填名称)。
(4)绿色植物实现CO2到葡萄糖的转化过程称为______。
(5)阶段Ⅰ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写出甲醇的化学式:______。
(6)阶段Ⅱ的物质转化如图2所示。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推测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______甲醛(填“>”、“<”或“=”)。
四、科学探究题
1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业生产所得的碳酸钠产品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某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1)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中。
(2)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3)关闭止水夹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4)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K,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5)计算。
【分析与讨论】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
③步骤(4)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④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100%(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反思与交流】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节约能源 B.操作简便 C.保护环境
19.实验课上,同学们以“鉴别氢氧化钠、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钠”为题展开实验,并探究其反应后混合液的成分。
【讨论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物质鉴别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试剂或药品,通过产生不同的现象来区分不同的物质,于是设计了如下步骤。
【实验探究】
步骤1: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出稀硫酸和氯化钠。
(1)其中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是______。
步骤2:利用稀硫酸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如图所示)。
(2)同学们在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试管A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试管B观察到______。
(3)为证明试管A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又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
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管A中已发生
化学反应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
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
小云同学对方案一产生质疑,理由是______。
【进行拓展】
实验后,同学们将A、B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混合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作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①:只含有Na2SO4
猜想②:含有Na2SO4、Na2CO3
猜想③;含有Na2SO4、NaOH、Na2CO3
猜想④:含有Na2SO4、H2SO4
(4)同学们都认为猜想③不合理,原因是______。
【进行实验】
(5)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活动—
取少量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______溶液,
再加入少量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
稀硝酸后,______
溶液中含有Na2CO3,
猜想②成立
活动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______
有气泡生成
溶液中含有Na2CO3,
猜想②成立
活动三
加入少量______
无明显现象
溶液中不含H2SO4,
猜想④不成立
【反思评价】:
(6)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实验产生的废液直接排放后污染环境,应将废液______后再排放。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研碎粗盐,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蔗糖溶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对冷玻璃片哈气,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C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缓解环境污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项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选项B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C正确;
D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D正确;
故选:B。
5.B
【详解】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抢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必须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吸氧可以帮助病人克服呼吸困难的 原因是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B。
6.D
【详解】新鲜茶叶用沸水冲泡后会散发清香,能闻到茶香,是因为茶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停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香;故选D。
7.A
【详解】A、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叙述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叙述错误;
C、甲烷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叙述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叙述错误。故选A。
点睛:在描述化学反应现象时,不能描述实验结论,一般不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8.C
【详解】A、图中的气体物质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气体物质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气体物质是由三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图中的气体物质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再对试管进行加热,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A说法错误;
B.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破裂,B说法正确;
C.加热时防止试管破裂,先预热再局部加热,C说法正确;
D.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满后,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压强减小,水槽中水沿导管被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0.C
【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是镁>锌>铁,质量相同的三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理论上产生氢气由多到少是镁>铁>锌。
【详解】A、图中可以看到,金属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上升是最快的,所以金属镁反应速率最大,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镁反应速率最大,金属活动性最强,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图中可知,金属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最高,生成的氢气质量最多,C正确,符合题意;
D、产生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稀硫酸,产生的氢气越多,消耗的稀硫酸质量越多,镁应该是消耗稀硫酸质量最多的金属,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将常见几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和产生氢气的能力熟练掌握,有利于解决这类问题。
11.B
【详解】A、NaOH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AgNO3与Na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C、CuSO4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了蓝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D、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没有生成白色沉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Mg2+、与OH−离子,分别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3.A
【详解】A. 硫酸铵和熟石灰氢氧化钙研磨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硝酸钾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B.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可燃,无法点燃一氧化碳,错误。
C. 锌可以和硫酸铜,硝酸银反应,说明活动性锌>铜,锌>银,无法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错误。
D. 加入过量的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虽然除去氯化钡但引入新杂质硫酸钠,错误。
故选:A。
14.(1) 牛肉 化合反应
(2) 元素 甲状腺肿大
(3)B
(4)乳化
(5) 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 性质稳定 既能吸水防潮,又能吸收氧气防止氧化变质
【详解】(1)①某自热米饭的配料包括米饭、牛肉、萝卜、土豆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牛肉,米饭、土豆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萝卜富含维生素;
②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物质由元素组成,加碘盐中“碘”是指元素,身体中一旦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
(3)A、橡胶手套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棉布围裙属于天然纤维,符合题意;
C、塑料保鲜膜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
(5)①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②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6)①由于氮气性质稳定,因此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
②铁粉被称为“双吸剂”,常用于食品保鲜,是因为铁粉既能吸水防潮,又能吸收氧气防止氧化变质。
15. 4 Na+ 得到 NaCl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详解】(1)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 1 中,共有 4 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
②在B中,核内质子数=11 >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Na+;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m=17-2-8=7,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④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2)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②根据图示所得信息可知,上述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故答案为:(1)①4;②Na+;③得到;④NaCl;(2)①H2SO4+2NaOH=Na2SO4+2H2O; ②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点睛】本题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掌握情况和中和反应的实质,要求学生会根据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断元素的种类,元素的性质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等。
16. 分液漏斗 集气瓶 F E 导管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不答节约药品也给分)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3)实验室在常温下制取氧气,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的,生成氧气和水;根据分液漏斗的作用来分析。
【详解】(1)分液漏斗是常用的常温反应添加溶液的仪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分液漏斗;集气瓶;
(2)如果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故答案为:;F;E;导管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连接B、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燃着的蜡烛燃烧更剧烈,则B装置中生成的是氧气,常温下制取氧气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配平即可;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节约药品;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不答节约药品也给分)。
【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1)
(2)NaOH /CaO
(3)碘酒/碘水
(4)光合作用
(5)CH3OH/CH4O
(6)>
【详解】(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颗粒反应室”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煅烧炉”中发生反应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流程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也可循环使用,故填:CaO、NaOH;
(3)淀粉遇碘变蓝,故检验淀粉的常用试剂是碘酒或碘水;
(4)绿色植物实现CO2到葡萄糖的转化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0、2、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4个H、1个O,故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6)由图可知,反应a为甲醇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和过氧化氢,且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3,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0、2、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C、2个H、1个O,故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每个甲醇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每个甲醛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故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甲醛。
18. 干燥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中水蒸气)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C完全吸收 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 B
【分析与讨论】①装置A中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故填:;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故填:干燥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中水蒸气);
③无气泡产生后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使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被C完全吸收,故填: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C完全吸收;
④装置D内放有碱石灰,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
流程中涉及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故填:;
【得出结论】方案乙中ng为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过程如下: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故填:;
【反思与交流】A、方案甲、乙均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角度不存在乙优于甲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B、乙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操作比甲方案连接装置、称量要简便,符合题意;
C、甲不会排放有害气体,乙也没有有害物质排放,不存在乙优于甲的情况,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1)氯化钠/NaCl
(2)产生大量气泡
(3)硫酸钠和硫酸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发生了反应
(4)混合过程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混合前试管A中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已反应完全,混合过程中也没有氢氧化钠生成,故溶质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5) 硝酸钡(合理即可) 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稀盐酸(合理即可) 碳酸钠(合理即可)
(6)处理至中性
【详解】(1)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填:氯化钠;
(2)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试管A中为氢氧化钠,试管B中为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
(3)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和稀硫酸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试管A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4)试管A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试管B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将A、B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混合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试管B中碳酸钠过量,试管A中稀硫酸过量,则试管A中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且混合过程中也没有氢氧化钠生成,故溶质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故猜想③不合理;
(5)活动一:结论为猜想②成立,则溶质为硫酸钠和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硫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故可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稀硝酸,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和稀硝酸不反应,故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活动二: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故可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活动三: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可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
(6)实验结束后,溶液中含硫酸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为防止实验产生的废液直接排放后污染环境,应加入稀硫酸等,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将废液处理至中性后再排放。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