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_教科版
展开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科版
3月13日,我有幸聆听学习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通过听课、课后探讨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校长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主,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实验中感悟、实验中探究创新,很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校长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常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师又追问:为什么早咀嚼之后,会有甜甜的味道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米饭本身是甜的,一入口就应该尝到甜味,但是为什么要咀嚼之后才有甜味呢?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学生精准的科学表述表明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三、教学组织秩序严禁,教学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恰到好处。
本节课,焦老师从谈生活经验、品尝米饭、介绍淀粉、碘酒,再到学生用实验来验证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色,产生新的物质,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自己掌握的科学实验方法,学生首先进行猜测,其次进行实验,验证身边的食物哪些含有淀粉,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在进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检测中,食物很多,需要检验的时间有点长,如果有进行分组检测,然后汇报的方式就更好!
2.神秘的信件制作过程中,利用毛笔将碘酒刷到淀粉写的信件上,因为碘酒本身颜色比较浓,没有让信件很好的“读”出来!
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太阳系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太阳系_教科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充分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构造,重视学习单元间的连贯性和配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_教科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_教科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_教科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