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 教学设计
展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产生的作用效果。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及力的特点的得出三、教学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用关于牛顿一生的视频引出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提出万有引力等奠定了力学的核心。设计意图: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了解看见物体的原理,为后面知识做铺垫(二)新课讲解一、力是什么1.提出问题: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的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各小组的同学对身边的物品或老师提供的器材施加一个力,把这些力学现象以及产生的变化记录在导学案上。在这过程中用移动讲台拍摄典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这些力学现象,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使学生从常见的生活实例中,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逐步理解什么是力。培养学生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二、力的作用效果活动:小组实验,请学生对收集到的实验器材用力,班内展示交流对物体施力,产生了哪些效果。 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要特别说明运动状态中的两方面:运动速度(播放视频观察并列举日常生活中实例)运动方向((播放视频观察并列举日常生活中实例))。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索,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积极动手、动脑,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三、力的三要素活动三:请同桌之间配合完成实验:(甲同学将手臂伸直,乙同学用大小相同的力在同一地方分别向相同的方向和不同的方向推动手臂,观看力的效果;再用大小不同的力在同一地方向同一方向用力观察力的效果;最后用大小相同的力在手臂的不同地方向相同的方向用力观察力的效果) 师生分析:我们把在受力物体上用力的地方叫力的作用点,可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力的三要素。四、力的示意图师:要想把一个力完整的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请大家阅读课本看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 试试看:在图中画出用10N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若还有一个6N的力水平向左拉,怎样画?小组讨论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强调。 画力的示意图方法: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五、力的示意图师:我们为大家刚才的成绩鼓掌鼓励!大家鼓掌时两只手感觉怎样?两只手都感到疼,为什么呢?学生演示穿着滑冰鞋站在地上推墙壁,人会向后退。(该同学谈感受)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展示几种日常生活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例,师讲解:这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这两个力是同时产生的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