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ppt课件
展开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掸 踪迹 装置 烘烤 腐蚀 沙砾 山麓 沟壑 龟裂 帷幕 海枯石烂
dǎn zōnɡ jì zhuānɡ zhì hōnɡ kǎ fǔ shí shā lì
shān lù ɡōu hè jūn liè wéi mù hǎi kū shí làn
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层次结构。2.开头引用高士其的小诗的好处。3.文章主要提到了几种记录时间的事物。4.研究岩石毁灭新生循环往复的意义和作用。
1—4段:5-21段:22-25段:26-29段:30-31段:
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讲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 砾岩以及岩石的颜色记录时间变化。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 阐述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
2.开头引用高士其的小诗的好处。
拟人,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3.文章主要提到了几种记录时间的事物。
4.研究岩石毁灭新生循环往复的意义和作用。
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就像“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一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增加知识 寻找宝藏 预防灾害 造福人类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物质在运动=时间在流逝,永不回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请读8-21段,说说不同岩石的历程和呈现状态告诉了我们关于时间的哪些信息?
悬崖绝壁下的碎石块、未崩落山崖的裂缝,告诉我们时间在流逝、物质在运动。
8段: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奇形怪状的岩石,见证了时间的流逝;时间也回报我们知识:岩石不是坚固不坏的。
9段: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奇形怪状的石头,时间让我们知道空气和水中的酸类有腐蚀作用。
10段: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流走的时间告诉我们岩石内部也会遭到破坏。
11-12段: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时间告诉我们,一个事物的毁灭超过自然的伟力时,人便发挥了巨大作用。
14段: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岩石经过分裂,经风、水的作用下,最终沉淀,经过长期重压和胶结,重新形成岩石。这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所得的结果,时间在岩石的身上似乎很慢很慢。同时知道岩石毁灭重生的一生路程。
15-19段: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沉积岩的层数和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告诉了我们当时此地的天气环境地势地貌,知道从前的岁月如何。
19-22段: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但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砾岩的存在留下时间的脚印:让我们知道此地当时的地貌及海陆位置,知道了地壳板块是运动的。
23-24段: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25段: 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石头的颜色留下时间的脚印:让我们知道此地当时的气候状况以及地球气候变化情况。
26-27段: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化石留下时间的脚印:让我们知道此地当时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生物的结构。
28段: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化石留下时间的脚印: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历史的证人。
时间流走,一定会留下痕迹。哪怕微风吹过,也有树叶轻轻摇摆作为这一瞬时间的证明。时间的脚印,并不只留存在长区间存在的事物中。 请再细读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转瞬即逝的活动中,时间的痕迹。
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回顾二单元,还有哪些时间流走的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四季更替、物候变化《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灭绝及其原因《大雁归来》: 大雁迁徙
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请一定要懂这些文字!
即使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 但是,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 因为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走向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未来!
本篇文章作为说明文,颇具其特色。请找出几处来赏析。
10段: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12段: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一词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14段: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举例子、作比较。以建筑兰新铁路时,人们炸掉山头为例,具体地说明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将人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与地质作用的速度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
19段: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1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不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16段: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举例子。列举了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泥沙沉淀所带来的影响,具有说服力。
28段: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 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举例子,介绍三叶虫化石的分布,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证人,也说明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需要的时间之长。
9段: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攻击”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攻击”是进攻的意思,它使阳光、霜雪、风、雨等有了行为意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时刻受到破坏,语言极富表现力。
15段: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排比,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当的威力。
16段: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拟人,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生动有趣。
本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以及怎样记录时间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并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启示人们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科技说明文(科普说明文)是指反映和总结处于世界前沿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一直以来语文中的分法是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类。 科学说明文和一般说明文一样,也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知识链接:读科普说明文的好处
科普类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的脚印,必考字词梳理,预习思考问题,课文初读感知,课文细读品味,课文全篇探究,归纳总结,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岩石的毁灭与新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备课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的脚印,教学目录,读读写写,多音字,形近字,词语集注,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白居易,卖炭翁伐薪不易,单身一人,衣正单贫困家庭,自主创业卖炭,员工兼老板一人经营,凛冽寒冬,集市南门外,身上衣裳口中食,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