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教案
展开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义发展演变过程
2、掌握词义发展演变的方式
3、积累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语言随着时间也在发生着变化,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上的增减和形式上的变化,还表现在词义的演变上。
二、 教授新课
(一)古今词义的演变
从某些词某些义项的古今增减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情况:
1、某些词某些义项的古存今废。如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义为拜官授职、任命;扫除;清除,去掉等。而现代汉语里“除”只保留了“清除;去掉”义项。
2、某些词某些义项的古无今有
如 :“池”现代汉语里有“旁边高中间平洼的地方”的义项,而古代汉语就没有此义项。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的理性意义变化
(1)、词义范围的扩大。
睡,欧阳修《秋声赋》中“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睡”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现在不仅指打瞌睡,躺着或者其他方式的睡觉都可以称“睡”。
(2)、词义范围的缩小。
金,《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金”本来是各类金属(及其制品)的通称,现在专指金子、黄金。
(3)、词义范围的转移。
汤,在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就是本义热水的意思,现在多指事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或烹调后汁水特别多的副食。
2、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1)、褒贬色彩的变化。
①、由褒到贬: “复辟”,原指恢复君位(褒),现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贬)。
②、由贬到褒:“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贬)。现指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褒)。
③、由中到褒或贬:“革命” ,以天子受命称帝,君主改年号,称革命(中) 。现泛指重大革新,变成了褒义词。 “谤”,古义: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中), 今义:毁谤,恶意攻击(贬)。如《说文》:“谤,毁也。”
(2)、词义轻重的变化。
“恨”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恨:古义轻,今义重。古义为遗憾、不满。今义为仇恨。“怨 ”古义重,今义轻。 古义:怨恨,痛恨。今义:抱怨。
(三)、掌握古今词义变化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与概念的对应:同一个概念,古代常用词表示,现代常用词组表示。
如: 株(露出地面的根)
本 柢(地下的主根) →→ 树根
根(地下的须根)
2、注意词义变化的系列性:对某些词的词义变化,不能孤立地考察,必须联系相关的词才能更好地看出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步:慢步走 →→ 只保持量词义
趋:快步走 →→ 基本消失
3、注意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古”和“今”是一对相对概念,只是表明了时间的先后。说某词今义是什么,并不是说这个意义是现代汉语中才产生的。
如:币:《说文》:“币,帛也。”→→礼物→→货币(至此西汉已有)
(四)注意词义变化的传承性。
1、古词变为今词素。
如:济:古代常用义有:①渡河;②成功等。今天“济”却不再单用。
2、古词的死而复活。
古词复活后仍是词,如“低迷”。
古词复活后是词素,如“尔”,古代是第二人称代词,在今天的商业用语中作为词素复活。如“美尔发”(生发精)、“美尔姿”(羽绒服)等。
(五)、注意词义变化的社会性:词义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
如:“寺、庙”的词义变化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有关。
寺:官府 —— 供奉佛的地方。(佛教)
庙:供奉祖先的地方、宗庙 ——供奉神的地方。(道教)
三、作业布置
梳理下面的词语,分析其词义变化的情况
好、瓦、涕、闻、狠、诛、爪牙、乖、锻炼、谢、
明哲保身、 钩心斗角、 粉墨登场、 道貌岸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与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教案设计,共1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