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1讲 洋流 海—气相互作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3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5讲 人口分布 人口容量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6讲 人口迁移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7讲 城乡空间结构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24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展开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并随着纬度而变化。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这种分异多沿 方向变化。
【特别提醒】 在地域分异规律中,都要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特别注意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
3.垂直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由下而上随 延伸逐渐变化更迭。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 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特别提醒】 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三个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4.地方性分异规律
(1)规律
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 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 出现。
(2)成因
①地方地形、 、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②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差别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区分依据: 的特征。
2.影响因素: 和水分条件。
3.主要类型
【特别提醒】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三、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 利用方式、确定 种植种类,确保 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典题精研】
[典例1] [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认识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本特征
二、学会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题组精练】
[2021·广东卷,11]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第1题。
1.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021·全国乙卷,9~11]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2~4题。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3.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4.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关键能力二 垂直分异规律
【典题精研】
[典例2] [2020·浙江1月选考,15~16]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2)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 )
①根系浅而发达 ②生长快速 ③植株密度稀疏 ④植株高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解思路]
[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二、垂直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约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类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
(1)山地所在纬度——同一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分布海拔可达2 800 m,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分布到2 000 m,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脉)仅分布到1 200 m。
(2)坡向——同一山地,同一类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方法技巧】
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技巧(18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 eq \(○,\s\up1(13)) )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与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题组精练】
[2020·江苏卷,13~14]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关键能力三 地方性分异规律
【典题精研】
[典例3] [2020·浙江1月选考,10]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 100 m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图解思路]
[答案]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常见的地方性现象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地方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二、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思路和成因分析
1.判断思路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地方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
2.成因分析
【题组精练】
[2021·浙江1月卷,3~4]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据此完成1~2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某网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某地公路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下图)。水杉属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适生土壤为酸性山地土壤或冲积土,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柳杉是常绿乔木,喜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气候,适生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忌积水。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公路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降水 D.气温
4.该景观可能出现在( )
A.天山山麓 B.长江三角洲
C.太行山山麓 D.四川盆地东部山地
第24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必备知识
一、
2.经度
3.(1)水热状况 (2)等高线 (3)植被
4.(1)组合 重复 (2)地方气候
二、
1.植物群落
2.热量
3.湿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半湿润、半干旱 草本 温带草原 干旱 热带荒漠
三、
土地 农作物 农业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
[典例1] 答案:(1)B (2)A
[题组精练]
1.解析:由区域认知学科素养可知,我国海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库鲁地处5°14′N,位于热带,且由材料可知,发射场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较低,故其自然带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卡纳维拉尔角地处(28°29′N,80°35′W),由区域地理知识,可判断其位于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1个,故选B。
答案:B
2~4.解析: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第3题,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
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第4题,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能满足极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
答案:2.D 3.B 4.D
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
[典例2] 答案:(1)D (2)B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甲、乙两山地经度、甲山地基带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乙山地基带典型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可知,该山地为横断山脉,D正确。昆仑山脉经度在98°40′E以西,秦岭位于100°30′E以东,A、B错误。祁连山脉位于温带,纬度较高,山地基带植被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C错误。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山地属于横断山脉,呈南北走向。甲山地位于横断山脉西段,离西南季风源地近,受西南季风影响大,带来湿润气流,在甲山地基带形成常绿阔叶林。随着西南季风的不断深入,受重重山岭阻挡,到达乙山地时,西南季风势力大大减弱,基带受焚风作用影响形成干热河谷灌丛,C正确。乙山地基带典型植被为干热河谷灌丛,而与乙山地基带同海拔的甲山地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由此可知,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与海拔无关,A、B错误。即使原生植被遭破坏,新生长的植被依然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不会是干热河谷灌丛,D错误。
答案:1.D 2.C
关键能力三
[典题精研]
[典例3] 答案:C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第2题,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选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适宜两种植物生长的土壤不同,所以B项正确。从图中分析,两种植物分布区只有一线之隔,两侧光照、降水、气温分布差异不大,边界模糊,故A、C、D项错误。第4题,因为柳杉属于常绿乔木,所以分布于亚热带地区,排除天山山麓和太行山山麓,A、C项错误。又因为两种植被都适合生长在山区,故D项正确。长江三角洲为平原地区,不适合生长,B项错误。
答案:3.B 4.D
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导学
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定位,分析区域植被所属的自然带。
2.综合思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思考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把握地域分异规律,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活动。
名称
分布地区
主要特点
典型类型
森林自然带
和半湿润地区
生产量最大
热带雨林带、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和寒带苔原带等
草原自然带
的内陆地区
以 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带、 带
荒漠自然带
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
带和温带荒漠带
区域
认知
图示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在区域认知上明确是我国东部地区,针对东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确定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综合
思维
根据图文材料和相关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该景观照片拍摄于春季,图中树木已发新叶,可知冬季落叶,当地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运载火
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
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
发射场
北京时间4月29日
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
22时50分
美国猎鹰
9号
卡纳维拉尔角
(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
22时44分
区域
认知
图示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长白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所处的自然环境,明确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上垂直自然带的更替与分布
综合
思维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其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北坡,海拔在600 m以上,其上是山地针叶林带,则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带。长白山高山环境土层薄,灌丛根系难以向下深扎,因此根系浅,山顶风力大,灌丛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植株;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高山灌丛生长慢,植株低矮且密度稀疏
区域
认知
图示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在区域认知上,明确甲山地位于30°N以南,地处亚热带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大拐弯处
综合
思维
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遇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大量降水,且该地纬度较低,因此形成了热带季雨林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地方性分异(现实状况)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带。在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也分布有热带雨林带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被区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向高纬南北延伸
洋流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西部沿海势力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水的灌溉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无
陆地的缺失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为海洋,无陆地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东南部
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带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
俄罗斯远东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约束”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例如,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局限在沿海一带,无法向内陆推进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21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21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含详解),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随堂练习题,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干热河谷”的成因是,该山可能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