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问题研究(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第五章问题研究(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单选题
贵州省赤水市佛光岩海拔约450多米,以红色砂岩为主,是一座巨大的弧形丹霞崖壁,弧长1000余米,相对高度300余米,有“世界丹霞之冠”之称。佛光岩中间有一条大瀑布倾泻而下,没入茂林中……读“佛光岩景观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佛光岩的主要岩体是( )
A.由大理岩构成 B.具有层理结构 C.由岩浆冷却而成 D.一定含有化石
2.推测佛光岩弧形绝壁的形成过程( )
A.断裂抬升——流水侵蚀——外力沉积B.断裂抬升——外力沉积——流水侵蚀
C.外力沉积——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断裂抬升——外力沉积
3.佛光岩崖壁底部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高山草甸
【答案】1.B 2.C 3.A
【分析】1.由图文材料可知,佛光岩以红色砂岩为主,且层理分明,应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但不一定含有化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砂岩属于沉积岩,首先经外力作用沉积后固结成岩,后经过挤压断裂抬升,再经过流水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崖壁,从而形成弧形绝壁。故选C。
3.由材料可知,佛光岩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图中字母①、③、④、⑤四地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带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5.②地气候的成因为( )
A.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B.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
C.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4.D 5.A
【分析】4.根据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判断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②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⑤为地中海气候,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D。
5.②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纬度较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选A。
巴塔哥尼亚高原,年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内,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成,沙漠直抵东海岸,其自然环境独特,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完成下面6-7小题。
6.从纬度位置来看,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属于( )
A.热带荒漠 B.温带荒漠
C.寒带荒漠 D.高寒荒漠
7.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山脉阻挡西风,气流下沉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副热带高压带的常年控制 D.长期过度地焚耕开垦
【答案】6.B 7.A
【分析】
6.从纬度分布可知,地处温带,属温带荒漠,排除A、C,B正确;高寒荒漠是从地形地势分布而言的,排除D。故选B。
7.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其成因主要是西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致使山脉以东地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A正确;受副热带高压常年控制的为热带荒漠,C错误;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属原生沙漠,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长期过度地焚耕开垦等人为因素应当排除,B、D错误。
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较易形成和发育。下图是新疆阿尔泰山脉主峰友谊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据图可知,甲坡最有可能是( )
A.南坡、迎风坡 B.南坡、背风坡
C.北坡、迎风坡 D.北坡、背风坡
9.与同海拔的针叶林带相比,草甸带的环境特征是( )
A.气候高寒,太阳辐射弱 B.土层较薄,有机质缺乏
C.风力强劲,风蚀强度大 D.土壤较干,生物量较小
【答案】8.C 9.D
【分析】8.甲坡冰雪带海拔分布较低且有针叶林带的分布,说明水分较充足,最有可能迎风坡。阿尔泰山东西走向,北坡为来自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故选C。
9.本题通过对比友谊峰不同坡向垂直自然带谱的不同特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草甸是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与针叶林带相比,生物量较小;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土壤较干,D正确。与针叶林海拔相同,气候和太阳辐射差异小,A错误;草原、草甸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往往较高,B错;位于背风坡,风力较小,C错。
10.下图示意甲、乙两区域,对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植被覆盖率高,以热带季雨林带为主
B.乙区域植被覆盖率低,以草原和荒漠带为主
C.甲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沉积作用强
D.乙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能丰富
【答案】B
【详解】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甲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甲区域植被覆盖率高,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A错。乙区域植被覆盖率低,以草原和荒漠带为主,B正确。甲区域铁路沿河谷分布,可推测出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侵蚀作用强,C错。乙图中河流为时令河,流量小,结合河流流向可知,地形以盆地为主,河流水能不丰富,D错。故选B。
如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东向西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12.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
A.南岭 B.太行山 C.天山 D.大兴安岭
13.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雪崩 D.洪涝
【答案】11.C 12.A 13.B
【分析】11.根据在保护区的植被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植被相应由常绿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灌木草地的变化,可以判断西北部海拔较高。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C正确,ABD错误。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山麓向山顶,随着水分和热量的变化,自然带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及地理综合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基础自然带与当地纬度保持一致,通过山地植被的分布及变化可以推测山地的倾斜状况。
12.山地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A对; 太行山、大兴安岭均在北方,无亚热带植被,天山山麓为温带荒漠带,故BCD错。
13.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我国南方,降水较多,植被类型多样,说明山地垂直变化明显,坡度大,多泥石流,B正确。沙尘暴多发生在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南方水热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A错;雪崩发生在有深厚积雪覆盖的高山上部,从该地植被分布可判断该山海拔不太高,无深厚积雪,应没有雪崩,C错;当地地势起伏大,洪涝少,D错。
14.下图为某岛自然带I和II的分布范围及其变化图,a为两种自然带或植被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题。
自然带II的名称和界线a的大致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冰原带 向南 B.苔原带 向北 C.冰原带 向北 D.苔原带 向南
【答案】C
【详解】据图可知自然带II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屿为格陵兰岛,纬度高,气候寒冷,因此图中自然带I为冰原带;根据1988至2008年两种自然带分界线的位置变化可判断界线a向北移动,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下图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判断图中甲、乙山坡坡向及主导影响因素( )
A.甲是南坡、乙是北坡 降水 B.甲是南坡、乙是北坡 光照
C.甲是北坡、乙是南坡 热量 D.甲是北坡、乙是南坡 坡度
16.图中Q处天然植被的特征最可能是( )
A.耐瘠 B.耐寒 C.喜光 D.喜热
【答案】15.C 16.B
【分析】15.读图可知,与乙坡相比,同一自然带甲坡的分布海拔更低,可推知甲坡是阴坡,乙坡是阳坡,因为阳坡热量更丰富,同一自然带到达的海拔更高,主导因素是热量,阿尔卑斯山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即乙坡),北坡是阴坡(即甲坡),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6.Q处位于阴坡,与阳坡相比,光热条件较差,C、D错误;该图缺少土壤方面的信息,无法推知土壤是否贫瘠,A错误;Q处位于阴坡,分布的植被类型在阳坡比硬叶林分布区的海拔更高些,可推知Q处天然植被的主要特征是耐寒,B正确。故选B。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下列17-18小题。
17.该山地是( )
A.武夷山 B.长白山 C.天山 D.秦岭
18.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17.D 18.B
【分析】17.据图可知,该山山麓南坡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地刚好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处,只有秦岭符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据图,山地南侧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北侧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不同,主要是南北两侧山地热量不同导致的,故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19-20小题。
19.图中( )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似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似
20.图中⑤地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飘向内陆,主要原因是( )
A.受盛行西风吹拂 B.受近地面逆温的影响
C.受海陆风的影响 D.受气流垂直运动的影响
【答案】19.A 20.C
【分析】19.结合经纬度及陆地形状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非洲,读图及图例可知,①②④均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地中海气候,⑤⑥为热带雨林气候。①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为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③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两地气候的成因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故成因相似,A正确。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②地是因为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而降水少,④地是因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成因不同,B错误。⑥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暖流增温增湿,故与③地气候成因不相似,C错误。⑤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有关,与⑥地成因不同,D错误。故选A。
20.图中⑤地位于赤道地区,不属于西风常年控制的范围,同时西风影响区域风向不会有明显的昼夜之分,A错误。近地面产生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大气的平流运动弱,雾气不会飘向内陆,B错误。⑤地位于西部沿海,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的比热容更大,日出以后升温慢,气温比陆地低,其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飘向内陆,C正确。对流运动旺盛,空气垂直运动,不会导致雾气飘向内陆,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该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形成三江并流的奇观。河谷两侧是壮观的雪山冰川、静立原始森林,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被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区西南部。经调查发现,高黎贡山北段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下图为横断山区略图及高黎贡山北段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
(1)分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原因。
(2)描述高黎贡山北段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总体变化规律,并分析海拔3100m以上地区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原因。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横断山脉急剧隆升;在亚热带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使其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自然奇观。
(2)变化规律: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总体上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原因:海拔上升到一定高度,木本植物减少,改善了光照条件,使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
【详解】
(1)由所学知识可知,分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原因,应从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即可。从内力作用上看,横断山区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横断山脉隆起抬升,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从外力作用上看,该地处于亚热带湿润的气候区,年降水量大,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量大,流速快,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强烈,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大河交替分布,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自然奇观。
(2)分析折线图及图例可知,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总体上呈现波动减少趋势,在2400~2900m处木本植物物种出现上升的趋势;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发生变化,应从热量、光照等角度分析。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减少,所以海拔3100m以下地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总体上呈先减少趋势。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100米以上增多,说明草本物种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变好;由图看出,该海拔段木本植物丰富度急剧减少,说明木本植物生存条件变差;由于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度高,该海拔段木本植物的减少,从而减少了遮挡,使得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所以草本植物增多。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势力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的影响,2015年9~10月,该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了“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马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说出图中甲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成因。
(3)结合材料,分析2015年9~10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花海”的原因。
【答案】(1)该地区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
(2)热带雨林带。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受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降水增多;充足的水分和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详解】
(1)本题可以从自然环境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因此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水少所以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2)读图可知,甲位于巴西东南部,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形成的热带雨林带。具体成因包括该地纬度较低,全年高温;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3)本题需要结合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知识回答。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的分布和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世界主要森林带分布。
(1)指出I森林带的分布规律。
(2)指出①处森林形成的原因。
(3)简述②森林的植被特点。
【答案】(1)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北部。
(2)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热带雨林。
(3)植被具有耐受夏季干热气候的特征;叶片常绿坚硬,具有厚的革质硬叶,表面有蜡质光泽;根系发达;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
【详解】
(1)据I森林带的分布纬度可知,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据图中分布范围判断,其分布规律是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北部。
(2)①处森林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是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是位于南回归线以北,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生长热带植被;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对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热带雨林。
(3)②森林位于北美大陆西岸30°N-40°N之间,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故②森林的植被具有耐受夏季干热气候的特征;为减少蒸发,叶片常绿坚硬,具有厚的革质硬叶,表面有蜡质光泽,是常绿硬叶林;夏季高温干燥,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地下水分;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
高中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优秀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图中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推测全球雪线分布高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当堂检测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