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1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1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共29页。
第21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选择性必修1]5.2山东卷第13、15题;山东一模卷第14、15题;山东二模卷第8、9题;海南卷第13、14题;浙江卷第12题一、地域差异1.形成(1)同纬度地区 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水分湿润→干旱景观湿润区景观干旱区景观(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2.空间尺度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形成基础热量水分变化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典型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中纬度地区自然带低纬和高纬地区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中纬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 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图示[思考]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最突出?提示 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2.分布特点(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2)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思考] 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提示 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四、地方性分异规律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案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温带湿润区植被高而陡的山坡针叶树、灌木低洼的河谷草甸植被地形平坦、高度适中落叶阔叶林能力一 分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例1] (2020·海南卷)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1)~(2)题。(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A.巫山 B.五指山C.富士山 D.大分水岭[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解题步骤]第(1)题:第(2)题:答案 (1)B (2)C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陆地自然带的判断技法(1)根据水热条件判断陆地自然带下图中序号表示:A热带雨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亚寒带针叶林带。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图中序号表示:①热带雨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亚寒带针叶林带、⑤热带草原带、⑥温带草原带、⑦荒漠草原、⑧荒漠带。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2)根据分布模式图判断陆地自然带(植被类型)下图中沿X方向热量递减,沿Y方向降水递增,甲、乙、丙分别为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下图表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为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e亚热带常绿阔叶林、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g亚热带草原、h亚热带荒漠、s温带落叶阔叶林、t温带草原、k温带荒漠、m亚寒带针叶林、n苔原。1.(2020·全国卷Ⅱ)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题。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 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答案 A解析 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物种数量较少,自然景观比较单一;森林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带物种数量较多,自然景观较丰富,山脉东西两侧这几种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差异比苔原带大。综上,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苔原带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能力二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例2]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1)~(3)题。太行山区黔桂喀斯特山区(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3)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解题步骤]第(1)题:第(2)题:第(3)题:答案 (1)B (2)A (3)B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热量: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所以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如天山的山腰降水多)分异规律①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②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垂直自然带谱①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②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③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④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影响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下图所示。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即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4.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2.(2020·山东二模)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 000~6 000 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下图),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1)~(2)题。调查样点的相关地理信息(1)在海拔5 200 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 ②雪线降低 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 ④林线上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甲与5 200 m相差100 m,气温差0.6 ℃,所以甲大约7.5 ℃;依次计算,乙大约6.1 ℃;丙大约3.46 ℃;丁大约2 ℃。综上分析,气温最高的是甲,A正确。故选A。第(2)题,由题中材料可知,青藏高原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高原内部温度较高,雪线较高,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也较高,①对②错误;高原内部温度较高,林线也较高,垂直带基带上限升高,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能力三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24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14)[例3] (2020·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 B.秦岭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解题步骤]第(1)题:第(2)题:答案 (1)D (2)C1.依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2.依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3.据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甲所示。(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3.(2020·山东一模)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下图)。据此完成(1)~(2)题。秦岭—大巴山山区部分山地垂直带谱(1)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A.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B.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C.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2)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一般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看海拔;水平自然带的分布看基带。不同山体比较所处纬度高低应看基带。通过分析:各山体垂直自然带按垂直带谱分异规律分布正常,确定基带不是非地带性分异。排除了基带的非地带性分异,就可以据基带的自然带判断出纬度高低了。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地形较复杂,图中基面海拔相差不大,基面海拔对自然带基带影响不大,南北向热量影响较大。三峡大老岭与米仓山相比,米仓山有南北坡的差异,而三峡大老岭则没有南北坡之分,这就说明,三峡大老岭南北坡一样,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进而判断三峡大老岭在最南面,因此米仓山在三峡大老岭北侧。太白山南坡基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含常绿成分),北坡基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链岭南北坡基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链岭在太白山北侧。据以上分析可知,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D正确。第(2)题,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均位于山顶。在山顶处,不同坡向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水热条件基本一致,两坡在山顶处坡面环境差异小,水热条件差别小,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答案选B。能力四 分析非地带性现象[例4] (2019·4月浙江卷)“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图1图2(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A.① B.② C.③ D.④[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解题步骤]第(1)题:第(2)题:答案 (1)C (2)B1.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况)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西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2.非地带性现象的判断方法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约束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 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南北延伸很长块状本来应该是均一分布的地理事物,却呈现出块状或斑点状分布。例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绿洲4.(经典真题·上海卷)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南岛地理简图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月份11121234降水量(mm)东方26.513.97.614.217.430海口81.334.919.53550.6100.2琼海159.668.231.443.547.5125.4平均风速(m/s)东方4.64.54.24.13.94.1海口2.62.42.52.62.82.7琼海2.72.52.42.62.92.9日照时数(h)东方202.2187179.2147.6185.3213.9海口144.8131.3109.198.7137.3167.9琼海121.1112.2116.3101.6150.3181.4(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少。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少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答案 (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其他因素及其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情境设置]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处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边境,东西延伸约80千米;海拔5 895米,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因阻挡了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海风,在南坡较低海拔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南坡自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乞力马扎罗山因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宛如晶莹的玉盘,被称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远景(南坡)[设问角度](1)有人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可能会消失,到时“赤道雪峰”将名存实亡。你是怎么看的?说出你的理由。(2)自山麓到山顶,乞力马扎罗山拥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植被景观。试从水热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素养体现]人地协调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对乞力马扎罗山顶冰雪的影响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丰富的原因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赤道附近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我的答案] (1) (2)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1)可能: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会加速融化,总有一天会消融殆尽。不可能:全球气候变化是波动的,而非一直上升;随着地壳隆起,乞力马扎罗山将继续长高,顶部气温更低。(2)乞力马扎罗山地位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差大,山顶积雪不化;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变化现象。视角一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林线和雪线1.(2020·全国卷Ⅲ)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3)题。(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答案 (1)A (2)A (3)B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推知,该火山锥阳坡温度较高,利于森林生长,林线高度会更高,气温更高,冰雪融化量更大,雪线高度更高。第(2)题,由材料可知,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条件好,林线就高。林线升高说明气候变暖,利于森林生长,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由此判断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第(3)题,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等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该区域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气温将回升,降水将增多,林线升高,雪线降低。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2018·11月浙江卷)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 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答案 (1)C (2)C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第(1)题,读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是随纬度的变化而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C正确。第(2)题,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山麓为草原、荒漠,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C正确。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经典真题·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综上,选C项。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故选B项。 视角四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现象 4.(经典真题·天津卷)读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答案 C解析 热带荒漠是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的,呈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C项正确。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2020·安庆模拟)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此完成1~2题。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夏季生长、开放,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2题,苔原带植被在夏季生长、开花,花呈杯型,应该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光照,则B正确、C错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系,而不是花,则A、D错误。(2021·浙江百校9月联考)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东西延伸约1 600千米,从季风区延伸至大陆内部,下图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 )A.④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⑤④4.影响①山体垂直分异最简单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海拔高度 B.热量、相对高度C.降水量、相对高度 D.热量、海拔高度答案 3.B 4.A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④山体自然带的基带为森林草原带,而其他各山体基带为山地荒漠带或者草原荒漠带,说明该山体降水相对较多,应位于阿尔金-祁连山东部,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排除C、D。而⑤基带为山地荒漠带,较②山体基带的山地荒漠带降水相对较多,说明⑤较②山体位置偏东,A错,B对。第4题,阿尔金-祁连山为东西走向山脉,纬度大体相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①山体在各山体中垂直分异最简单,垂直带谱最少,与热量条件相关性不大,排除B、D。自西向东降水量增加,垂直带谱总体变得较为复杂。而①山体相对高度较④大,垂直分异简单,说明相对高度不是分异简单的主要因素,排除C。海拔高度较其他山体低,自然带谱简单,由于降水量少,且降水垂直变化不大,导致该山体形成以荒漠为主简单的垂直分异,A对。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5~6题。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答案 5.C 6.A解析 第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最小,说明水分条件最好,植被覆盖率最高。第6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旱指数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可能呈现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选A项。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据此完7~8题。7.图例①~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B.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C.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D.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荒漠8.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降水 C.热量 D.水分答案 7.C 8.D解析 第7题,①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西侧好,应为荒漠化草原;④主要分布在贺兰山西侧山麓地带,气候干旱,应为草原化荒漠;③位于高山草甸下部,应为针叶林;②位于针叶林下部,水热条件较针叶林地区好,应为针阔混交林,故本题选C。第8题,旱生灌丛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这里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影响很大;沟谷及阴坡地段,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地表蒸发蒸腾少,土壤中可用水分较多,有利于旱生灌丛的生长,故本题选D。(2021·武汉市起点质检)天山山脉是世界干旱区域的多雨山地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境内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9.天山山地降水较多的坡向及其海拔高度分布在( )A.北坡 约1 700~2 700米B.南坡 约1 700~2 700米C.北坡 约1 000~1 700米D.南坡 约1 000~1 700米10.天山山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答案 9.A 10.D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1 700~2 700米的高度范围内,由此判断天山北坡降水较多,故选A。第10题,天山位于西风带内,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形成山地降水,其水汽主要来自于西面海洋-大西洋。(2020·海南省5月调研)蒙古国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下图示意蒙古国的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11.影响蒙古国自然带分布格局的根本因素是( )A.河流状况 B.土壤类型C.水分状况 D.地形特征12.蒙古国草原和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受高山阻挡,多阴雨天气C.全年高温,蒸发量大 D.河网密布,径流量较大答案 11.C 12.A解析 第11题,蒙古国自然带从北向南依次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主要是因为该国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从北向南降水逐渐减少,所以C正确。第12题,蒙古国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形成大陆性气候,形成草原景观;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上风力大和植被覆盖率低等自然因素形成了荒漠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滥砍乱伐、过度放牧、开矿等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荒漠化。故选A。二、非选择题13.(2020·济南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 418公顷,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背梁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北缓南陡,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某地理科考队进行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调查”活动,下面为调查线路图(图1)及牛背梁山顶景观图(图2)。图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理调查路线示意图高山杜鹃:喜凉爽湿润、通风半阴环境,怕酷热和严寒图2(1)描述图中环境调查路线的分布特点,说出可能调查的地理事象。(2)牛背梁山顶一侧为成片的杜鹃林,另一侧为茂密的草甸(见图2)。请据此判断两者所处区域的坡向并解释原因。答案 (1)分布特点:沿沟谷分布,数量多;分列秦岭主脉两侧,南多北少。地理事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生物种类及分布;土壤的类型及分布;沟谷地貌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杜鹃林在北坡,草甸在南坡。因为北侧为山地阴坡,海拔高,夏季凉爽,坡度缓,土层较厚,土壤储水多,利于杜鹃的生长;或因为南坡坡度较陡,土层薄,不易存水,光照强,易蒸发,土壤干燥,适于草甸生长。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结合调查路线图例可知,图中环境调查路线分布特点沿沟谷分布,数量多,南北走向较多;分列秦岭主脉两侧,南多北少。结合调查路线判断,可能调查的地理事象可能是: 沿沟谷分布说明地势有起伏,可能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涉及生物种类及分布;不同海拔、秦岭南北两侧土壤的类型及分布不同,都是考查对象;调查路线沿沟谷分布,可能考查沟谷地貌等。第(2)题,“高山杜鹃:喜凉爽湿润,通风半阴环境,怕酷热和严寒”,据此推断杜鹃林应该在北坡,草甸在南坡。高山杜鹃喜凉爽湿润,因为北侧为山地阴坡,有半阴环境,海拔高,夏季凉爽,满足其怕酷热和严寒;坡度缓,土层较厚,土壤储水多,利于杜鹃的生长;或因为南坡坡度较陡,土层薄,不易存水,光照强,易蒸发,土壤干燥,无法满足杜鹃林“喜凉爽湿润”特性,南坡适于草甸生长。14.(2021·湖北三校九月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118°05′E~118°20′E,25°38′N~25°43′N),主峰海拔1 850米。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5.6 ℃~19.1 ℃,最冷月(1月)均温3.5 ℃~9.5 ℃,最热月(7月)均温23.0 ℃~27.5 ℃,年平均降水量1 700~2 000 mm;山脉连绵不断,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某山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海拔格局(1)概括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整体分布趋势并简析其形成原因。(6分)(2)确定受人类干扰强度较大的植物属和海拔范围,并描述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4分)(3)分析海拔1 700米以上,亚热带植物属数量少于温带植物属的原因。(5分)答案 (1)趋势:随海拔升高而波动下降。原因: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亚热带植物适应性较差,数量逐渐减少;随海拔升高,山地面积减少,植物生存空间减少,竞争力较差的亚热带植物数量减少。(2)植物属:亚热带植物属。海拔范围:1 100米以下(900~1 100米)。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降低而升高(海拔越低,干扰越大)。(3)海拔1 700米以上,气温较低,难以满足亚热带植物的生长(亚热带植物生存困难);冬季气温较低,亚热带植物难以越冬(更适于温带植物越冬),温带植物适应性增强,温带植物属比重增加。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亚热带植物属的数量从900米~1 800米呈波动下降。根据材料“山地的气温和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根据所学知识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亚热带植物对热量的需求较大,所以气温降低其数量下降;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区面积减小,亚热带植物属在高海拔的竞争力较差,所以其数量减少。第(2)题,根据材料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亚热带植物属的数量逐渐降低,读图900~1 100米之间的亚热带植物属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表明该海拔范围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随着海拔的升高,人类的干扰强度减弱。第(3)题,亚热带植物属对热量的需求量比温带植物属的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不利于亚热带植物属的生长,尤其冬季气温更低,不利于越冬;温带植物属对热量的需求比亚热带植物属少,较高海拔地区更适宜温带植物属的生长,冬季能够越冬,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亚热带植物属减少,温带植物属增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小题狂练第20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贺兰山现代理论雪线不同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