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2.初步了解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教学过程】一、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1.了解叶圣陶。导入:今天我们要借助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学习这位大师修改作文的方法。其实对于叶圣陶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或读过他的很多文章,谁还记得?预设1:我们学过的《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爷爷写的。预设2:我们还学过叶圣陶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和《荷花》。预设3:我读过他写的童话故事《稻草人》。过渡:看来大家对叶圣陶的作品真的很熟悉,而且印象深刻,他修改文章特别认真仔细,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修改方法。2.学习修改(1)聚焦题目和第一自然段。提问:请大家认真读文章的题目和第一自然段,看一看叶圣陶先生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改?①自读自学。②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预设1:“一张”改为了“一幅”,“面孔”改为“脸”,这样用词更准确。预设2:删去了很多重复、多余的词句,如“那”“我越看他”“越”等,这样修改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简洁、顺畅。预设3:增添了“教室”一词,使意思更准确。预设4:调整了一些语序的位置,使内容衔接更顺畅。(2)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几个自然段。提问:叶圣陶先生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怎么改的?①小组学习。②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预设1:为了使表达更准确,修改了很多词句,如“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画”改成了“几何课本”。预设2:合理划分了段落。如,把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合并。预设3:删去了很多重复、多余的词句。预设4:还修改了错字和标点。3.指名读改后的内容,感受修改前后文字面貌的不同。提问:读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预设:我感受到了他对待语文认真细致的态度。4.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出示顺口溜:一要通读整句话,不通之处要圈画。二看书写对不对,写错的字要改正。三看搭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补上。四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走。五看语序通不通,次序不当须重排。六要再读整句话,仔细检查不马虎。小结:同学们,这个顺口溜你学会了吗?我们在修改病句时就是要通过读、找、改、查这四个步骤将病句修改通顺。希望同学们能将修改病句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语文学习当中。5.补充: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使这位中学生肖复兴,受到了很大启发。后来,他成了我国著名的作家。6.组织学生进行“我学大师改作文”活动。(1)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进行自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①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②修改后句子通顺,表达准确。☆☆☆(2)小组交流,讨论内容,最终定稿。7.小结: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篇好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思考、推敲与修改,才能成为一篇美文。我们既要学习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还要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板书:反复修改 好文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幅画像》,让学生根据文中具体的语句说一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修改作文的方法。二、学习“日积月累”1.自读正音,初步理解。提问:读一读《日积月累》中的内容,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预设1:《日积月累》中的内容让我知道了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板书: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别称)预设2:有两个字的读音我有疑问,“笄”和“冠”。2.师补充资料解惑。(1)“笄”读作jī,是簪子的意思,“及笄”就是用簪子把头发挽起来。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就可以嫁人了,所以要开始挽发。(2)“弱冠”的“冠”指的是冠礼,读guàn,“弱冠”的意思是已经举行了冠礼,但还 比较年轻,没有达到壮年。3.你知道这些称谓的出处吗?点拨:(1)“豆蔻年华”源自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2)“及笄”源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3)“弱冠”源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4)“而立”“不惑”源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花甲”亦称“六十花甲子”,指六十甲子。古代用干支纪年,以天干与地支配合组成,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故称“花甲”。后亦指六十岁。(6)“古稀”源自唐·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7)“期颐”源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4.巩固练习。下列年龄称谓按实际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一项是( )A.豆蔻、而立、花甲、期颐B.期颐、不惑、弱冠、花甲C.及笄、花甲、期颐、不惑D.及笄、而立、古稀、花甲5.拓展阅读:古代其他年龄段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幼学:1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耋:70—80岁。耄:80—90岁。6.小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更多有关古人年龄称谓的词语。设计意图: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通过讲解、举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以便于课后的背诵记忆。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向语言大师叶圣陶学习,运用多种修改符号以追求文章表达的生动和准确性,初步了解了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汉语的魅力是无穷的,让我们继续关注汉字,关注句子、段落和文章,继续去发现汉语更多的奥秘。四、布置作业1.尝试用叶圣陶先生的办法修改自己以前的习作。2.背诵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板书设计】反复修改 好文章语文园地六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别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刷子李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