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巩固练习
展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1.“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
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 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2.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读下图,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水稻、粟的原产地 B.②地区是小麦的原产地
C.③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 D.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菠萝
3.古埃及神话中记载了埃及人崇拜的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奥西里斯教人们酿造啤酒,奥西里斯的妻子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中国也有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由此可知,在早期社会( )
A.人类普遍存在英雄崇拜 B.英雄人物引领历史走向
C.不同区域神话相互借鉴 D.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 )
A.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
C.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
D.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5.下图是2002年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年代和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
A.麻 B.棉 C.毛 D.丝
6.我国古代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汉晁错《论贵粟疏》:“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注重对小农经济的保护
B.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生产
D.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7.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 B.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因地制宜 D.讲究精耕细作
8.《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
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
9.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集约经营的出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单位产量的提高 D.勤俭精神的发扬
10.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11.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
遗址地点 | 粟 | 黍 | 水稻 | 小麦 | 大豆 |
河南省灵宝西坡 | 1345 | 131 | 9 |
|
|
山西省襄汾陶寺 | 9160 | 606 | 30 |
| 3 |
河南省登封王城岗 | 1416 | 113 | 16 |
| 140 |
陕西省扶风周原 | 5826 | 160 | 5 | 1 | 22 |
河南省新密 | 62 | 12 | 11 | 4 | 3 |
黄河中游农作物出土绝对数量统计表(单位:粒)A.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B.北方以种植粟为主
C.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D.南方以种植粟为主
12.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原始农业是由原始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B.神农氏为农耕经济的发明者
C.人口增长是农耕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
D.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生活状况
13.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4.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B.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5.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在埃及有《尼罗河颂》,在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说明
A.人类早期的文明大多产生于大河流域 B.早期文明往往因为洪水泛滥而被毁灭
C.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及其形态密切相关 D.大河灌溉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
16.“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二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卷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类社会四个发展阶段中任选其一,提炼一个关于人口增长变化特点的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说明有理)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天子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并结合所学可知,“首领带头”、“天子亲耕”,目的在于“劝农”的示范意义,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而且“籍礼”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C项正确;材料没有与其他经济进行比较,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主要是生产工具,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未涉及“男耕女织、精耕细作”,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位于图中的④处,所以C项的说法不正确,选择C项;水稻和粟的原产地是中国,位于图中的①处,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小麦原产地是西亚,位于图中的②处,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番茄和菠萝的原产地在美洲,位于图中的④处,D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教人们酿造啤酒”“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可知,古埃及神话和中国的传说中都有关于食物生产的故事,这说明在早期社会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普遍”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不是强调英雄崇拜,排除A项;英雄人物可以影响历史,但“引领”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古埃及和中国的神话相互借鉴,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由材料中的“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等信息可得出古代潮汕地区男的外出捕鱼,女的忙于家务,说明了男女分工比较明显,且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因此A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5.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麻。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6.C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管仲《管子·牧民》提出: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把财富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提出:要鼓励农业生产,不要耽误农民耕种和收获,要轻徭薄赋,不要收尽民财。汉晁错《论贵粟疏》提出:想叫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就要重视粮食,重视粮食的方法,在于使百姓可以用粮食得到奖赏和免除惩罚。三则材料均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要求鼓励农业发展,突出中国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体现重视农业而非保护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抑商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看不出精耕细作,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图表的分析理解能力。由图表不能得出农业工具的创新,排除A;由图表可知中国古代注重农事的安排,但没有涉及到推广农业经验,排除B;根据二十四节气可以安排农事,这就反映了注重农时,但并没有体现到因地制宜,所以排除C;由生产工具、水利工程、节气、楼车、选种、育秧,这些关键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农业讲究精耕细作,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
8.A
【详解】“尖头木棒”体现了刀耕,“放火烧荒”体现了火耕,所以材料可以佐证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铁器的冶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昔烈山氏而非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耒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尖头木棒”体现了刀耕,“放火烧荒”体现了火耕。
9.B
【详解】据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凡人家营田,皆当量”、“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主张都属于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说明精耕细作的代代传承,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占主导,不是集约经营的方式,故A项错误;重视单位产量,这也属于精耕细作的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勤俭精神,故D项错误。故选B。
10.B
【详解】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出土……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C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D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故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1.B
【详解】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耕格局。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排除AD;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的早期农业北方以种植粟为主,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种植信息,排除C。
12.C
【详解】题干的意思是:古代,人民都吃野兽和鸟类的肉,到了神农的时候,人民太多了,禽兽不够吃,于是神农根据自然时令,土地的肥沃程度,制作耒耜(农具),教人民劳作,教化他们,使人民适应(农业生活)。反映了人口增长导致通过狩猎方式获得的食物供给不足,从而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出现,故答案选C。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白虎通义》是后人的著作,D项“真实”说法错误。
13.B
【详解】根据“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反映了当时官方对农业经济的重视,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方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是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故排除A项;争霸战争对农业的推动和耕作技术的突破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故排除C、D项。
【点睛】本题的关键内容在于官府“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和农业生产”,由此体现了官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14.A
【详解】材料观点认为田地是岿然而不变的财产,所以无论谁有钱就应买田,这一思想显然受到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土地对于民众的重要性,不是说明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C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是雇佣关系的产生,材料没有涉及该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点睛】在中国古代,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人们思想上“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理念,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主张工商皆本的理念开始出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需要把握。
15.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英雄史诗;《尼罗河颂》是礼赞尼罗河的颂诗;“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据上分析可知,古代埃、巴比伦和中国的早期文明,得益于处在大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经常性的洪水泛滥,带来的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使这几个地区成为古代世界农耕文明极为发达的区域,说明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及其形态栖息息相关,C正确;人类早期文明主要产生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集中在大河领域,但这并非材料表达的主旨,A错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虽然有经常性的洪水泛滥,但在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进一步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而不是毁灭了早期文明,B错误;“大河灌溉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与材料无关,D错误。
16.C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定居的农业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验,进而强化了原本对古人的崇拜,即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非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解读,即农耕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祖先的地位,由此推动了宗法制的形成。
17.(1)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结构,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时期,饮食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实行科举制及经济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外来作物成为主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特色。
(2)视角:农作物品种结构;耕地面积;劳动力;粮食产量;饮食。
【详解】(1)时代性:根据材料一“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并结合所学得出,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根据材料一“外来食物黄瓜、菠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条、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秦汉时期,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结构,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一“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隋唐时期,饮食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实行科举制及经济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根据材料一“‘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麦、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两宋时期,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根据材料二“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明清时期,外来作物成为主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特色。
(2)视角: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古代有稻、麦等农作物品种,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引进了玉米、马铃薯等外来高产农作物,由此可知,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的视角为:农作物品种结构;根据材料一“‘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麦、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并结合材料二“包谷、洋芋……今则栽种遍野,农民食之,权恃此矣”,可知,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的视角为:饮食;根据材料二“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兴种番薯……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可知,材料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的视角为:耕地面积;劳动力;根据材料二“番薯……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可知,材料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的视角为:粮食产量。
18.示例一
主题:农业文明时代人口增长呈现出迅速增长的特点。
说明:在农业文明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人类对自然的利用能力增强,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因此,农业文明时代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示例二
主题:工业文明时代人口增长呈现出平稳增长的特点。
说明: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从而刺激了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因此,工业文明时代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从人类社会四个发展阶段中任选其一,提炼一个关于人口增长变化特点的主题”,结合图片信息,可提出主题:农业文明时代人口增长呈现出迅速增长的特点。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能力;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等角度分析说明。(选取其他主题,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即可。)
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这是一份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共6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时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