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教案
展开《泊秦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节奏和读音。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重点难点: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展示秦淮河听红酒绿的图片,播放《玉树后庭花》
师:同学们,此河名为秦淮河,此曲名为《玉树后庭花》,假如你泛舟于此河之上,听着这优美的曲子,你心情如何?
生:舒服、惬意、享受等
师:唐朝诗人杜牧,在此情此景中,却有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泊秦淮》。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节奏和读音。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二、 走进诗人,了解背景
-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他是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他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他的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 写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南京),夜晚停泊秦淮河畔时所作。秦淮河流经金陵城的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忧国忧民的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的七绝。
三、 范读古诗,梳理诗意
教师配乐(《春江花月夜》)朗诵《泊秦淮》,指导学生朗诵,强调语气,重音和节奏。学生熟读后,结组梳理诗歌内容。教师重点指导“泊”“商女”“后庭花”的理解。
原文: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夜色和烟雾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把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竟然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初读思考
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轻烟 寒水 淡月 细沙
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副怎样的图画?给人怎样的感受?(两组词组成的四字词语)
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秦淮河和岸边的细沙。
朦胧 迷茫 清冷 凄凉
四、 反复诵读,赏析诗句
1. “烟笼寒水月笼沙” 哪个字用的妙?请赏析。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营造了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 首句写景,“夜泊秦淮近酒家”写了什么?
叙事。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做铺垫。
- 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哪个字最有力度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讽刺那些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之情,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
五、 水到渠成,探究主旨
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六、 听读古诗,课堂小结
学生在次配乐朗诵古诗,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结。
1, 诗人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哪些景物?
互文,烟,寒水,月,沙
2, 第三、四句在抒情时用了什么手法?
引用典故,借古讽今。
3, 背诵古诗
七、 作业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八、 板书:
泊秦淮(借古讽今)
写景叙事:烟,寒水,月沙
曲笔抒情:愤慨,忧虑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泊秦淮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材注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约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约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词解读,画面欣赏,联系实际谈感受,体悟诗人感情,小结,带着闲情背诵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