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展开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课题 | 童年的发现 | ||||||||
课型 | 讲授 | 设计者 |
| 使用时间 |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 |||||||||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 |||||||||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 |||||||||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 |||||||||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讲授法 | |||||||||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普通教室 | |||||||||
六、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课前准备 | 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 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 |||||||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 由题入手 | |||||||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格外高兴、得意……)
| |||||||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 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 |||||||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 |||||||
五.布置作业 |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 |||||||
板书设计:
|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 “我”的发现有趣吗? |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 |||||||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 |||||||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 |||||||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 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 |||||||
五.布置作业
|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练习设计: 写出近义词:祸患—— 迷恋—— 妨碍—— 写出反义词:轻盈—— 澄澈-—— | 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
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发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发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设计理念,教学建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实际,明确要求学有目标,初读课文,再读课文,总结交流开放拓展,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案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