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社戏课堂检测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社戏课堂检测,文件包含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1 社戏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归省(xǐng) 赤膊 行辈(xíng) 撺掇
B.凫水(hú) 依稀 潺潺(chán) 疏郎
C.蕴藻(zǎo) 皎洁 旺相(xiàng) 舟楫
D.踱步(dù) 家眷 忌惮(dàn) 底细
解析:A项“行”应读作“háng”;B项“凫”应读作“fú”,“郎”应写作“朗”;D项“踱”应读作“duó”。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D )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 由于 因为 如果 可
B.可 因为 由于 因此 而
C.但 由于 然而 因此 可
D.但 因为 然而 即使 而
解析:比较四个选项,各选项之间前两处横线的备选词语意思相近,所以重点要确定后面三处横线上要填的词语。根据句意可知,第三处横线上应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应是“然而”;再比较C、D项,第四处横线上应填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应是“即使”,只有D项符合。
3.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识字的要求。
B.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京剧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剧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C.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我市文旅局策划开展了“书法进社区”的活动。
D.通过太空授课活动,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更多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解析:语序不当,将“近代”和“中国”对调。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
B.古人常用伯(孟)、仲、叔、季表示长幼排行的次序。
C.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中国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中年以上男子为“老生”,老年女子为“老旦”,扮演滑稽人物的为“丑”。
解析:《呐喊》是小说集。
5.阅读课文10~14段,回答问题。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该部分内容。
答: 月夜行船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概括能力。10~14段写孩子们去赵庄看社戏的过程。再减缩成四个字即可。
(2)赏析“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中词语“轻松”“舒展”的表达效果。
答: “轻松”“舒展”,从感官上表现出“我”如愿以偿的喜悦心情,与上文的“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分析鉴赏能力。“轻松”与“很重”相对,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如释重负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舒展”生动地写出了自己舒坦、自由的心情。
(3)“双喜拔前篙……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中对少年们撑船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既说明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高超,又体现了大家看戏心情的急切。
解析:“拔”“点”“磕”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写出了少年们划船技术的娴熟,及被允许去看戏的喜悦和急切的心情。
(4)这部分内容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着笔。视觉方面写了“水气里”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嗅觉方面写了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触觉上,感到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听觉方面写了“宛转”“悠扬”的笛声。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静谧美好,侧面烘托出“我”轻松愉悦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写景的能力。本段内容从感官的角度,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着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静谧美好,侧面烘托出“我”轻松愉悦的心情。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
看社戏(节选)
王英琦
① 太阳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
②今晚出的戏码叫《老包坐监》。关于包公的戏,民间早已演得烂熟。最著名的当首推《铡美案》了。我小时看过这个戏的京剧,却丝毫不记得还有什么《老包坐监》。我生疑这戏绝不是包公戏的正宗嫡传,这又是当地人生造出来的老包新传。
③姑不论戏码怎生地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豫剧毕竟姓豫。据说民国时期,河南密县有个崔庙,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一时传为美谈。
④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有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
⑤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而今,我就寄生在这“荒村鄙邑”,夹杂在这拨散发着泥土味葱蒜味的乡下人中,这个中的滋味,确实是越咂摸越有滋味。
⑥看至三分之一时,我忽地来了心血,抱着儿子转到了后台。但见伶人们有的在练拳脚,有的在念台词,旁边一个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我来了兴致,凑上去想看仔细。这一细看不打紧,那脖上、耳根后,粗糙的皮肤,积年的老垢,全看个一清二白。再细看那粉墨上妆的家伙,连伪造的都不如。见那猫儿脸姑娘毫无忌惮地直往脸上抹,我终于憋不住搭腔了:“这东西对皮肤有害呵!”
⑦猫儿脸姑娘一怔,望望我道:“没事儿,俺们用的就是这,惯了。”
⑧话既搭上,我有意多问了几句。得知这是一个自发性的农村业余梆子剧团,哪儿有庙会往哪儿赶,东食西宿,四乡为家,有时连唱一个月也下不来。
⑨说话间,我才注意到后台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锅边放着一案面条和青菜。我估摸这是给伶人们用的夜餐,却又觉得太寒酸了些。这些不经饿的面条青菜能挡什么事?能支补他们一晚上大功率的体力消耗吗?
⑩我心里酸酸的。这些伶人在台上演尽王侯风流事,替人儿女说相思。孰料,背后却包藏着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
⑪ “妈,你看!”儿子蓦地打断我的沉思。顺着他的小手指望去,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走上前去一照眼,竟是昨晚那个武旦——那个演“大刀王怀女”的女主角。
⑫ “这孩子多大了?”
⑬六个月了。”
⑭ ““你又演戏,又拖着个孩子,太辛苦了。”
⑮她告诉我,她五岁便进了戏班,现在戏龄已二十年了。她在这个戏班是二号台柱,平时挣的钱,除了补贴家中二老,还要赡养儿子。
⑯这时节,那孩子兀然地又吐又拉,弄得那女戏子一身满怀。“俺这孩儿这几天受凉了,老吐老拉……”她边说边打扫身上。我帮她抱孩子的当儿,留神到这孩子又黄又瘦,蔫蔫的一副没神样儿。
⑰第三天晚上,猎猎地起了五六级北风。我揣了药,带了包儿子小时的裤褂,又匆匆赶到戏场,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之大。“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对于土生土长的他们,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望着他们那大仰脖、圆瞪眼,全副投入的样子,我很生发一些感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
⑱我找到了那位女演员,把药和衣服都给了她。她正要答谢,我忙止住了她。她要说的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豫剧的特点。
答: 豫剧剧目繁多;生命力强;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俗极;兼收并蓄;地域流派众多。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概括能力。③段“四个月竟连演了380个不同剧目”得豫剧剧目繁多;④段得生命力最强,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又俗极,兼收并蓄;“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得地域流派众多。
(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自然环境描写。“太阳还悬在西天”说明时间离天黑尚早,烘托了农民们想看社戏的热切心情,表现了他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程度之高。
解析: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3)作者说自己“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兴趣”,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做戏的人”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①通过外貌描写(如猫儿脸姑娘),表现了艺人们实际境况的窘迫。②通过语言描写(如与青衣少妇的对话),表现了艺人们生活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人物描写的六种方法分别为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4)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我似乎终于懂得了……”,你从作者的“明白”和“懂得”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 ①豫剧不搭架子,不囿陈法,土极且俗极,兼收并蓄,地域流派众多,适合各地农民的需要,是其生命力顽强的原因之一。②豫剧拥有的“风雨无阻”的热情的广大农民观众,将其视为劳作之余的娱乐,是其生命力顽强的原因之一。③豫剧拥有的一批不顾生活艰辛,“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执着地追求艺术的朴实的演员,是其生命力顽强的原因之一。④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是最本质最不朽的。⑤艺术要想枝繁叶茂,为大众所喜爱,必须接地气,接近人民大众。⑥人是需要精神生活的,一如本文中的村民对看社戏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联系上文“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土梆子戏不仅是劳作之余的娱乐,且是一种文化给养,精神升华的表征”,谈谈看法即可。
7.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答: 示例:弘扬中华国粹,演绎经典传奇。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①须紧扣主题。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
(2)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
答: 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的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8.《社戏》一文中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特别精彩的是“月夜行船”,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觉方式,描绘了看戏途中江南夏夜的迷人风光,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息。
请你也运用几种常用的感觉方式,描绘一下你所在校园的某处景物,和大家分享一下吧。(200字左右)
答: 示例:每到春夏,校园的花池里便开满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引得蝴蝶为它们欢快地跳舞,蜜蜂为它们高兴地歌唱。微风拂面,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花池的地面上,有些不起眼的小草,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像是铺了一层绿绒线的毛毯,微风一吹,小草就像练体操一样,十分整齐地把脖子扭向另一边,这样的草衬着这样的花,这样的花缀着这样的草,再加上白色的栏杆,真是一幅美丽的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