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57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57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 社戏当堂检测题
展开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1.1 社戏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 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 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 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漫,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B. 米酒油谟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C.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疑聚!
D.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3. 《社戏》一文中“船头看戏”这一情节,出现了“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戏曲行当的名称。下列剧照代表的角色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生 B. 小旦
C. 老旦 D. 小生
4.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______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______骂,我们_____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_____当面叫他“八癞子”。
A. 然而即使也况且 B. 因而如果便况且 C. 然而如果便而且 D. 因而即使也而且
5.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 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 《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6.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 ③①⑤②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⑤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⑤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7. 文学常识填空。
(1)《社戏》的体裁是 。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 、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等。
(2)社,在绍兴指 。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 ”。
三、语言表达
8.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集散地,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东西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2) 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
四、现代文阅读
9.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 ----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 ----?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⑪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⑫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⑬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⑭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⑮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 ----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⑯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⑰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⑱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
⑲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⑳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
㉑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1) 全文以时间为序,联系第④-⑰段,分点概括作者与蚕豆相关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角度欣赏第⑰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第⑫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回忆鲁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蚕豆”这一小小的物件抒发的感情有哪些异同。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10. 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一些经历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结尾写道:“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鲁迅在《社戏》一文结尾中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请任意选择下列两句话中的一句作为作文的结尾句,写一篇作文。(若选择“甲”句,请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作文。)
甲: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
乙: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要求:①写真事、说真事、抒真情或谈真悟;②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得照抄前面的提示语⑥选择“甲”须补全句子再作文。
1、B
2、D
3、A
4、C
5、D
6、A
7、小说 文学家 呐喊 彷徨 一种居住区域 年规戏
8、【小题1】
(示例一)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二)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小题2】(示例)举起随时消酷暑 动来无处不清风
9、【小题1】小伙伴向“我"索要蚕豆、“我”和弟弟比赛抛吃蚕豆、中学时默默钟情于蚕豆、立夏时节爱吃蚕豆汤、给蚕豆编歌谣。
【小题2】(1)“摸索”“撮出"两个动作描写,表明了“我”不情愿把炒蚕豆给伙伴吃的心理,表现了“我”对蚕豆的喜爱之情。
(2)运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视觉、味觉描写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蚕豆蛋汤的色味俱全(好吃好看),抒发“我”对蚕豆蛋汤的喜爱之情。
【小题3】内容上:将童年时光比作美丽可爱的蚕豆花,形象地表现了童年的美好、纯洁,留给作者许多甜蜜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喜爱之情。结构上:对上文回忆的两件事进行简洁的总结,引出下文少年时期关于蚕豆的趣事。(承上启下)
【小题4】相同点:都抒发了对童年生活、青春岁月的留恋、怀念。不同点:《社戏》借对蚕豆的念念不忘表达了对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情感和农村特有风光、人与人和谐亲密关系的怀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蚕豆)一文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对人生易老的遗憾。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