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马说课后测评
展开《马说》课时精练2
【题文】
1.用原文填空
(1) 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2) 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 本文的主旨句是:
2. 请你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第(1)~(3) 题。
【甲文】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
上①令封德彝举贤, 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 曰: “君子用人如器, 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③ 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 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 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执策而临之 ( )
③上诘之( ) 安可诬一世之人( )
(2) 翻译句子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②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 借千里 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 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
【答案】
1.用原文填空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4)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5) 其真不知马也!
2.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也就是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 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3. (1)①同“饲”,喂 ②面对 ③责问 怎么
(2)①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②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3) 托物寓意; 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9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马说精练</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讲,精练,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巩固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文,文中的两个人各有些怎样的特征?,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释,熟能生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马说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语文马说同步测试题,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