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1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2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3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4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5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6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7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判断正误并纠错,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综合治理原则,问题探究,指点迷津,典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3.生态脆弱区的特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4.土地退化的概念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连一连将我国不同地区及其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连线。
    6.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7.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
    (1)生态脆弱区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答案 × 生态脆弱区不是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存在生态脆弱区,如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2)土地退化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答案 × 土地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3)黄土高原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  )答案 √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要点笔记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结果都是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风蚀、水蚀、沙漠侵吞,最终使土地退化。
    微思考黄土高原地区为生态脆弱区,该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 水土流失。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综合治 理原则
    在人类不干预的条件下,让自然环境自然恢复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防治土地退化。(  )答案 √(2)在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防治土地退化。(  )答案 √(3)牧区应增加牲畜数量,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答案 × 牧区牲畜数量应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否则会造成草场退化,不但不能使经济效益增加,反而会降低。
    探究一 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表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经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上约36亿公顷的土地正遭受荒漠化的威胁,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大约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每年大约有1 200万公顷土地面临消失,这些土地大约可生产2 000万吨粮食,每年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
    结合材料探究:(1)(地理实践力)什么是土地退化?具体表现有哪些?(2)(综合思维)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土地退化的主要危害。提示 (1)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2)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限制经济发展。
    我国的土地退化现象(1)土地沙化①定义: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而逐渐沙质化,或流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②成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干旱,使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荒漠。③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2)石漠化①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发生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利用土地的现象。②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③分布: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3)土壤盐碱化①成因:主要是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水不排水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盐碱化。不合理灌溉(如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升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经水分蒸发后,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的盐碱化现象。②分布:多分布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4)红漠化①成因: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而形成荒漠化的现象。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
    例1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土壤水的蒸发,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下图为土壤盐碱化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A.排灌结合B.大水漫灌C.管道渗灌D.精准滴灌思路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使土壤表层盐分减少,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在表层积聚。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影响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和蒸发。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此时降水少,淋溶作用弱,易导致盐分向地表或土壤表层积聚,加剧土壤盐碱化。第(2)题,在农业生产的灌溉过程中,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蒸发强烈,地下水向地表或土壤表层运动,造成土壤盐碱化。答案 (1)A (2)B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00多万公顷耕地。目前中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2.下列土地退化的地区与所对应的具体表现,正确的是(  )A.东南丘陵地区—土壤盐碱化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C.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化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解析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普遍,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我国南方地区的红漠化尤为严重;土地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三江平原过度开垦,会造成黑土流失,湿地破坏。第2题,东南丘陵地区为红壤分布区,植被破坏后易形成红漠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多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易造成石漠化;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沙灾害普遍,土地沙化严重;黄淮海平原的灌溉农业发达,若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易出现土壤盐碱化。答案 1.D 2.C
    探究二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该地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米,降水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的主体,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材料二 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1)(区域认知)指出科尔沁沙地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科尔沁沙地土地退化严重的人为原因。(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推断科尔沁人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的措施。
    提示 (1)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②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应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构筑防护体系;以地养地,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方法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区域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分析自然原因时,往往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类型及植被覆盖度、地表沉积物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生产方式、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分析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森林公园、淤地坝等,采用草方格沙障等。改:改善经济结构,改坡为梯。法: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例2阴山北麓为农牧交错带,自南向北地势逐渐变得低平,地貌依次从中山、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到波状高原,具有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等特点,风蚀作用强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防御风蚀可采取的措施是(  )A.在丘陵地带深翻土地,保水保墒B.在波状高原发展季节放牧业,淘汰部分过冬牲畜C.在丘陵顶部清除原有灌草,改种防风效果好的松树D.在波状高原建设基本农田,实现粮食稳产高产思路点拨风蚀作用强烈的成因:一是风大,二是土壤中水分含量少,三是植被稀少。防御风蚀的措施应因地制宜。
    解析 第(1)题,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质疏松、风力强劲的春季。第(2)题,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防御风蚀可以在波状高原发展季节放牧业,淘汰部分过冬牲畜,减少对草场的破坏;在丘陵地带深翻土地会引发较严重的风蚀作用;在丘陵顶部清除原有灌草,种植松树,会破坏该地生态环境,且松树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在波状高原建设基本农田,不利于生态保护。答案 (1)A (2)B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A.改变农业生产结构B.加强天气预报C.发展耐旱农作物D.全面种草,禁止种植业发展2.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其主要目的是(  )A.清除土壤污染B.治理荒漠化土地C.恢复土壤肥力D.防治土壤盐碱化
    解析 第1题,a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从而减少沙尘来源,降低风速,防治沙尘暴。第2题,②③属于人为原因;①④属于自然原因。第3题,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为轮作。合理的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答案 1.A 2.C 3.C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后来却变成了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4~5题。
    4.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不合理的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的道路建设 ⑤过度灌溉A.①⑤B.②③C.③⑤D.④⑤5.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全球变暖,积雪融水增加B.在沙地边缘构筑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D.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载畜量
    解析 第4题,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导致荒漠化。第5题,全球变暖,会使积雪融水增加,但蒸发也会更加旺盛,可能导致干旱加剧,这是荒漠化加剧的原因之一,不是“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答案 4.B 5.A
    探究三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材料一 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他出生在那里,闭住眼也能看见故乡一年四季的景象。——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水土流失可能诱发和加剧哪些自然灾害?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3)读图分别说出甲、乙、丙、丁四处合理利用和治理的措施。
    提示 (1)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制约当地的农业和其他各行业的发展,阻碍社会经济发展。(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露天开矿,不合理地建窑洞、道路以及水利设施等。(3)甲处为黄土塬,通常为耕地,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防护林,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乙处为缓坡,因地制宜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减轻水土流失。丙处为陡坡,实施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养坡面径流,保持水土。丁处为沟谷,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②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当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具体如下:a.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b.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c.露天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2)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①工程措施: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使其不再继续发展。②生物措施: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生物措施进行治理。③农业措施:应用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深耕改土、间作轮作等。
    2.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①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b.物质条件——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加之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②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措施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例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试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思路点拨根据经纬网及河流的形状,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进而判断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根据沙地和旱地的特点分析其治理的措施。
    解析 运用区域认知明确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北部,再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降水量信息,运用综合思维可解决问题。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进一步分析该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旱地应注重水土保持,沙地则是固沙防沙和合理利用草场。答案 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该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在沙地治理上应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固沙防沙,以及合理利用草场等;旱地应注重水土保持。
    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C.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2.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  )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C.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解析 第1题,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区域地表崎岖,表土较薄;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侵蚀作用强。故选A。第2题,陡坡不能修建梯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减轻水蚀荒漠化;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以使农民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从而减轻水蚀荒漠化;大规模开山采石会加剧水蚀荒漠化。故选C。答案 1.A 2.C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覆盖度在30%以下。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         ,B           ,C         ,D          。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        地区。分别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内容,结合南方地区情况分析得出结论。第(2)题,从“红色荒漠”的定义可知,它主要发生在江南丘陵地区,它对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都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表层土壤流失,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使河流下游湖泊、河道淤积,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南北方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不同,其防治措施也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使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泥沙在河流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半干旱北方地区: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体系;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南方地区:控制人口过快增加,提高人口素质;打坝建库,平整土地,护坡固沟;植树种草。
    素养目标——地理实践力
    1.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1)实验准备在校园内选取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
    (2)实验过程①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地,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任一木板底端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离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要求两个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其他地方均不漏水。②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3)观察内容① ② ③ 
    (4)实验结果与总结①在本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    ;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    (填“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 ②请总结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5)实验后的思考①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价值?②在本实验中除了用上述提供的材料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强观察效果?③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6)拓展延伸①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西北干旱区的草地: 。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草地: 。 城市中的草地: 。 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积种植草地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3)①在隔离区域内(木板框内)形成径流的先后 ②出水口处水量的多少 ③从出水口处流出的水浑浊程度(4)①裸地 大于 裸地 ②避免流水(降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土保肥;增加下渗量、涵养水源;延缓形成坡面径流的时间,减小径流量。(5)①减小风蚀;放牧牛羊,具有经济价值;美学(观赏)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在两出水口处各放置一个烧杯。③准备过程复杂,耗时长、耗力大,所用材料多。(6)①减少风蚀、饲养牲畜等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削峰补枯等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局地气候等 ②养护费用高;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在生态功能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起不到隔离带的作用;等等。
    2.萨赫勒地区(下图阴影部分)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1)说明萨赫勒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潜在自然因素。(2)萨赫勒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较突出,今后还将进一步恶化,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人为原因。(3)请你为萨赫勒地区缓解水资源短缺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关课件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公开课ppt课件,共60页。

    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说课课件ppt,共55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优质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脆弱区,●我国的生态脆弱区,自然原因,多大风,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土地退化,②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