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盐城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江苏盐城卷)
生物·全解全析
第Ⅰ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 | C | D | C | D | A | B | D | C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A | A | C | B | A | B | A | A | B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是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假水生龙胆花冠被触碰后闭合的现象体现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分析】图可知,甲表示非生物部分,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
【详解】A.图可知,乙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说明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丙能够被丁进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水等回归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分解者,所以形成的食物链是乙→丙,共有1条食物链,故A错误。
B.甲是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提供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B错误。
C.乙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说明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生产者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图可知,丁是分解者,丙是最高级的消费者,故D错误。
故选C。
3.D
【分析】植物体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动物与人体结构层次在某些方面与植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但是动物体与人体还需要由器官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和人体的。
【详解】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动物体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人体相比,柳树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人体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中,a是细胞分裂,b是细胞分化,c是细胞凋亡。
【详解】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复制加倍。在分裂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这样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染色体里有遗传物质。细胞②③④由细胞①分裂而来。因此细胞②③④中的遗传物质都与①相同,A不符合题意。
B.b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b表示的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动物组织,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具有分裂了的细胞形成分生组织,只有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⑤⑥⑦是不具有分裂能力的,C符合题意。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a细胞分裂和b细胞分化,这两个过程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在播种前,需要耕和耙使其变得松软,这样使土壤里含有充足的空气,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时必需的,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时必需的,因此农民伯伯经常会用铁锹耕翻土壤,再用耙子将土耙散、耙平。这主要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故选D。
6.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A错误。
B.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该生理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B正确。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正确。
D.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D正确。
故选A。
7.B
【分析】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详解】营养液中的植物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呼吸。
故选B。
8.D
【分析】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A.心脏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错误。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错误。
C.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器官,能够暂时储存食物,也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错误。
D.由分析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D。
9.C
【分析】尿的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详解】由于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本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蛋白质和血细胞没有重吸收作用,因此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分析】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在人体内的含量少,却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B.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含量很低,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A正确,B错误。
C.激素对身体的特殊作用表现在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C正确。
D.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控,激素反过来又影响神经调节,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鸟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
【详解】乌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下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华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体温恒定,有利于鸟类适应多变的环境,并不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故选B。
12.A
【分析】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丙是烟草花叶病毒,丁是青霉,戊是大肠杆菌噬菌体。据此回答。
【详解】A.甲细菌,乙酵母菌,丁青霉用光学显微镜就能观察到,丙烟草花叶病毒和戊是大肠杆菌噬菌体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甲细菌、乙酵母菌、丙烟草花叶病毒、丁青霉和戊大肠杆菌噬菌体都有遗传物质,B正确。
C.甲是细菌,酿制酸奶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C正确。
D.丙烟草花叶病毒、戊肠杆菌噬菌体都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须通过寄生才能存活,D正确。
故选A。
13.A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连接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可见,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A正确。
B.射门等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C错误。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脱臼后,关节无法正常活动,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可以减少脱臼现象的发生 ,D错误。
故选A。
14.C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谈虎色变 ”、“老马识途 ”、“海狮顶球”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而“金鸡报晓”和“蜘蛛结网 ”都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C。
15.B
【分析】按照林奈的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详解】按照林奈的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这四种生物中,只有①③属名相同,说明这两种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B。
16.A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如袁隆平团队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巨型稻”,这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
故选A。
17.B
【分析】图中①是卵壳,②是胚盘,③是卵黄,④是卵白。
【详解】A.①为卵壳,起保护作用,A正确。
B.②为胚盘,只有受精鸟卵才能孵化出雏鸟,B错误。
C.③为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C正确。
D.④为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D正确。
故选B。
18.A
【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差别①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共22对常染色体。 ②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人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③ 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有两种:22+X或22+Y。 ④ 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22+X。
【详解】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与第几胎没有关系,如图所示:
故选A。
19.A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故细菌不能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定向的抗药性变异,A符合题意。
B.结合分析可知:耐药菌数量增多,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使生物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类型,不断的进化;没有变异就没有新品种的出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
【分析】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详解】A.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
B.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所以挽救该珍稀动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克隆技术,故B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故C不符合题意。
D.仿生技术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1)②和⑤##⑤和②
(2) ① ④
(3)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
(4)③①②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撕:用镊子从洋葱片上撕下内表皮;展:将撕下的内表皮光滑面朝下贴在载玻片水滴上,把表皮展平;盖:盖好盖玻片;染: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没材料的全部。图中:①和②是目镜, ③和④是物镜,甲图出现气泡,乙图细胞之间重叠,丙图为低倍镜视野,丁图为高倍镜视野。
【详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能滴加生理盐水,否则会使细胞皱缩,影响观察,因此只能滴加清水,该实验操作不需要加热,故不用酒精灯。因此进行该实验时,不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品是:②生理盐水和⑤酒精灯。
(2)图中①和②是目镜, ③和④是物镜,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因此欲使观察到的范围最大,应选用图中的①号镜头安放在镜筒上,选择图中的④号镜头安放在转换器上。
(3)以上甲、乙两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形,观察效果都不好,因为甲图出现气泡,乙图细胞之间重叠。要避免出现图乙所示的情况,操作时要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
(4)丙图为低倍镜视野,丁图为高倍镜视野,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图丙,若要达到图丁的效果,先将玻片向左移动,使物像处于视野中央,因为显微镜看到的是倒像,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最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因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向左移动装片、①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22.(1)肾单位
(2) 肾小球 肾小管
(3)膀胱
(4)非传染病
【分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能够排出尿液。图中的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
【详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组成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3)长期憋尿是导致肾炎的原因之一。尿液产生后会暂时储存在膀胱中,尿液滞留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细菌繁殖,并通过输尿管逆行到达肾脏,造成肾脏感染,因此应及时排尿。
(4)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不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属于非传染病。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盐城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盐城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7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盐城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盐城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盐城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盐城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