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徐州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江苏徐州卷)
生物·全解全析
第Ⅰ卷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D | C | A | B | B | A | B | A | C |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参考答案:
1.A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瓶①和瓶②只有水分这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水,A正确。
B.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光照不是种子萌发必要的环境条件,B错误。
C.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其中瓶②最符合条件,萌发率应最高。瓶①缺少水分,瓶③温度过低,C错误。
D.该探究只形成了①②、②③两组对照实验,只能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沿着食物链,等级越高,生物的相对数量越少,得到的能量越少。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数量最少的是顶级消费者。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据此解答。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丙代表植物,丁、甲、乙代表动物,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甲、乙、丙、丁都参与组成食物链,与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B错误。
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细胞质,⑦液泡。
【详解】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A错误。
B.②是细胞膜,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使细胞的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壁起支持作用,B错误。
C.④是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DNA,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正确。
D.⑤是线粒体,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其细胞不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详解】氧气有助燃的特性,甲组中蜡烛迅速熄灭,说明甲组瓶中没有氧气;乙组中蜡烛继续燃烧,说明乙组瓶中有氧气。甲组中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乙组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甲组与乙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故能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但不能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同时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及耳朵的卫生保健等相关知识。
【详解】A.咽鼓管是咽喉与中耳的通道,若鼻咽部感染,病菌会沿着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人患中耳炎,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由此可知,人的听觉产生于大脑的听觉中枢,B错误。
C.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保持鼓膜大气压力平衡,C正确。
D.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容易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D正确。
故选B。
6.B
【分析】果蝇等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详解】ACD.果蝇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结合分析可知:“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都是果蝇的主要特征,ACD正确。
B.果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是有翅和足为运动中心,B错误。
故选B。
7.A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鹿发现敌害时,竖起尾巴,露出白色后盾,向同伴发出危险警戒,属于动物间的通讯,A正确。
B.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错误。
C.孔雀开屏属于先天性行为,狗熊转呼啦圈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D错误。
故选A。
8.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鲟鱼的灭绝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正确。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生物就是引进外来物种,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里,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内。因为取用的是雌黑鼠的细胞核,则最后产下的小鼠的体色和性别便分别是黑色、雌性,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坚决拒绝毒品都属于健康生活方式,而沉迷网络游戏,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1.(1)受精卵
(2) 细胞分裂##分裂 增加
(3)细胞分化##分化
(4)上皮
【分析】(1)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化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是指细胞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
【详解】(1)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发育的起点是A受精卵。
(2)结合分析可知,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分化形成组织。A是一个细胞,B是多个细胞,只有数目发生变化,则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过程形成B,这一过程,动物细胞数目增加。
(3)C表示人体的基本组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在B到C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故B通过细胞分化过程形成C。
(4)上皮组织是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则胃具有分泌胃液的能力,这是上皮组织的功能。
12.(1)呼吸道
(2) B 收缩
(3) 血红蛋白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分析】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吸入肺泡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使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3)吸气时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3.(1)胚
(2)胚珠
(3)子叶
(4)氮
(5)大于
【分析】图一、图二、图三分别表示大豆花、果实和种子结构示意图,图四表示大豆萌发成幼苗和幼苗生长体内有机物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详解】(1)受精完成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因此,大豆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发育为图三种子中的[f]胚。
(2)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大豆有多粒种子,原因是大豆花的子房里有多个胚珠。
(3)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子叶提供营养,子叶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粒大饱满的大豆种子播种,是因为图三中大豆种子的[d]子叶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
(4)大豆生长过程中,出现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这种现象是由于植物缺少氮引起的。所以丽丽同学尝试种植大豆,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现象,此时应该施加含氮的无机盐并及时灌溉。
(5)大豆萌发成幼苗时,呼吸作用消耗子叶中的有机物,幼苗的出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随着幼苗的生长,叶子逐渐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合成大量的有机物,幼苗生长消耗的有机物小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所以在t2时间以后,曲线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幼苗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
14.(1)白花
(2) AA Aa
(3)AA:Aa=1:1
(4)1/3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先将作为母本的豌豆花在花药未成熟时进行去雄处理。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判断白花是隐性性状。
(2)红花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花是显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在杂交实验①中,亲代为红花甲(A )×白花(aa),子代全部开红花(Aa),如图:
所以,红花甲的基因组成为AA。
在杂交实验③中,红花乙(A )×红花乙(A ),子代中出现白花(aa),
所以,可以确定红花乙的基因组成为Aa。
(3)杂交实验②中,亲代红花甲(AA)×红花乙(Aa),
所以,子代红花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AA:Aa=1:1。
(4)杂交实验①的子一代红花的基因组成和比列是:AA:Aa=1:2,若杂交实验①的子一代红花植株进行自花传粉,理论上应有占比为1/3的红花植株产生的后代全为红花植株。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徐州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徐州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3页。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徐州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徐州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徐州卷)-生物(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徐州卷)-生物(全解全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