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1章 第3节地球的历史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章 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章末整合提升2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热点•微专题2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热点•微专题2课件PPT,共14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热点•微专题[背景材料]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2020年2月28日,英国《太阳报》报道,克兰维纳德斯基研究基地(位于南极半岛最北端海岸的加林兹岛上)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个研究基地周围出现了“血雪”。这些红色物质实际上是一种被称为“衣藻”的红色藻类。 热点 全球气候变暖这些红色藻类一般生存在冰川、雪地中,在寒冷的冬天,这些藻类会处于休眠状态,当夏天到来,这些冰雪会融化,这些藻类就会开花,展现出红色的花状孢子。现在这些藻类吸收大量的热量,会进一步加快这些雪地的融化速度。 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最近发现的埋藏在青藏高原的33组病毒(其中 28 组是新病毒),也在“窥视”着全球生物![试题演练]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完成第1~3题。1.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D.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剧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答案】1.B 2.A 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①是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A项错误;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项正确;③是大气逆辐射,全天都存在,C项错误;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D项错误。第2题,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可以吸收、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①减弱,A项正确。微粒不直接影响被大气吸收的②;因其处于19千米高空,对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传递影响较小,即对到达地面的③、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影响不大;且对这些因素影响,不是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B、C、D项错误。第3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具有了森林生长所需的更高的温度条件。苔原带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光照不会增强;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生长;降水减少,不利于森林生长。[知识分析]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 微专题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2.逆温现象的类型和成因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试题演练](2020年山东烟台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如图示意城市混合层。(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答案】(1)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2)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的加热作用越显著,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越严重,逆温层越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3)日出前后。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4)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城市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或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多,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热点•微专题[背景材料]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2020年2月28日,英国《太阳报》报道,克兰维纳德斯基研究基地(位于南极半岛最北端海岸的加林兹岛上)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个研究基地周围出现了“血雪”。这些红色物质实际上是一种被称为“衣藻”的红色藻类。 热点 全球气候变暖这些红色藻类一般生存在冰川、雪地中,在寒冷的冬天,这些藻类会处于休眠状态,当夏天到来,这些冰雪会融化,这些藻类就会开花,展现出红色的花状孢子。现在这些藻类吸收大量的热量,会进一步加快这些雪地的融化速度。 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最近发现的埋藏在青藏高原的33组病毒(其中 28 组是新病毒),也在“窥视”着全球生物![试题演练]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完成第1~3题。1.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D.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剧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答案】1.B 2.A 3.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①是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部分,A项错误;②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项正确;③是大气逆辐射,全天都存在,C项错误;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D项错误。第2题,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可以吸收、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①减弱,A项正确。微粒不直接影响被大气吸收的②;因其处于19千米高空,对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传递影响较小,即对到达地面的③、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影响不大;且对这些因素影响,不是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B、C、D项错误。第3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具有了森林生长所需的更高的温度条件。苔原带太阳高度角没有变化,光照不会增强;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生长;降水减少,不利于森林生长。[知识分析]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一般情况下,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 微专题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2.逆温现象的类型和成因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试题演练](2020年山东烟台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城市混合层是指靠近城市下垫面的一部分大气层。夜晚,郊区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在近地面形成逆温层。当郊区空气移动到城市上空时,城市的热岛效应使来自郊区的下层空气被加热,靠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从而形成城市混合层,其上部仍维持逆温。如图示意城市混合层。(1)据图描述逆温层分布的特点。(2)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对逆温层和城市混合层的作用。(3)在区域静风条件下,推测一天中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的时段,并说明理由。(4)说明城市混合层高度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答案】(1)郊区逆温层厚,城市逆温层薄;由郊区到城市中心逆温层变薄。(2)城市温度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对来自郊区的冷空气的加热作用越显著,近地面的逆温层被破坏越严重,逆温层越薄,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3)日出前后。城市的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逆温层最厚,城市混合层高度最低。(4)混合层高度对于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具有直接的影响,城市混合层高度越低,对流运动越弱,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少,污染物浓度越高,大气环境质量越差(或城市混合层高度越高,稀释污染物的空气量就越多,污染物浓度越低,大气环境质量越好)。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