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22 手指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学习难点: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备 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一、教学导入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手指)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第二步:互学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第三步:展学要求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 ;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主问题1预设答案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 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品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长处、短处)(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4)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第二步:互学要求 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④大家注意一下“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十分有趣。)⑤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③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④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③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④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句)⑤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相帮、死力、拼命、用劲)⑥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品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主问题2预设答案 课题: 22、手指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2.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1.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学习难点:2.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备 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一、教学导入 1.了解作者。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很风趣,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丰子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幽默、风趣,那是智慧的闪现。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 介绍手指 学法指导第二步:互学要求 3.第一次介绍手指。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同桌之间互相介绍)4.第二次介绍手指。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小组内互相介绍) 第三步:展学要求5.第三次介绍手指。全班交流汇报。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集体反馈成果)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手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主问题1预设答案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2. 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写。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出示人的五官图)2.提出仿写要求。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3.指导仿写方法。(1)我们也学着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描写五官。仿写鼻子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课件出示: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2)请仿写鼻子的同学接着往下写。(3)仿写眼睛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课件出示: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全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4)请仿写眼睛的同学接着往下写。4.学生写课后小练笔。(1)学生边思考边仿写。(学生自由仿写)(2)学生边读边修改自己的小练笔。(3)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小练笔。 第二步:展学要求佳作展示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范例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此环节意在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主问题2预设答案 三、教学总结 四、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秀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跳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进程,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富强而抛头颅,教学过程,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