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说课稿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1718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说课稿
展开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中国的土地资源》,所选用的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中国的土地资源》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细化,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2、学情分析更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因为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和探索地理知识的愿望,因此我上课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说多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
3、重难点分析
基于新课程理念和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三种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与质量差异;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三种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与质量差异。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②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③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学生也有着相对零散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探究欲望,引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愉快教学法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索发现为主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包括:
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㈢ 课堂总结,完善新知;㈣ 随堂练习,巩固提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利用古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句话说明农业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进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古语俗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紧扣教学内容,为后面学习珍惜和保护每一寸土地相联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方案:
自主学习: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包括哪些的种类。3、自然资源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54-58的正文内容,迅速找出答案。我通过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探究1:人多地少
首先展示我国陆地面积、现有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三组数值,对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进行讲解,进而让学生完成课本P59的“活动”,通过对中国、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比较,进一步论证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多地少”。
技能点拨:绘制统计图
我先讲解统计图绘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以中、俄、美、印人均土地面积比较为例,做示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分别绘制其他三个统计图,我从旁指导。统计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展示,通过自评互评完善。
探究2:类型齐全
此部分内容我向学生展示图3-10“中国土地资源构成”以及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引导学生从地图入手,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及难以利用的土地。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叫较小小,我国土地资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草地。展示一些风景图片,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范畴不断扩大的理解。
探究3:区域差异明显
向学生展示“中国等高线图”,“中国气候分布图”和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构成图” 。从空间的角度介绍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上的不平衡,同时联系前面所学地形、气候等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异进行阐述。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我国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这一知识点进行小结。
探究4:珍惜每一寸土地
向学生展示图片如“滥伐森林”“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说明我国土地现在正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措施。通过自学课本和材料分析总结主要的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讨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方案:以活动“问问我自己”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同位之间相互问答以下三个问题
①本节课的课题是什么?
②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③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随堂练习,巩固提升
随堂练习
我充分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有关地理问题。课程设计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各位专家、老师辛苦了。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12208.27万公顷(18.31亿亩);园地1154.90万公顷(1.73亿亩);林地23574.11万公顷(35.36亿亩);牧草地26214.38万公顷(39.32亿亩);其他农用地2553.09万公顷(3.83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万公顷(3.9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30.85万公顷(0.35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59.87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