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7逐差法求加速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1673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导学案7逐差法求加速度
展开
这是一份导学案7逐差法求加速度,共3页。
逐差法求加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的原理能够运用逐差法熟练处理纸带问题导学内容:【基础感知】(一) 逐差法求加速度原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量,即这一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如果所打纸带在任意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利用可求加速度。虽然用可以从纸带上求得加速度,但利用一个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最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为了利用纸带上更多的数据,减小实验误差,将推论推广至,则有几点说明:1) 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2) 纸带偶数段直接将纸带分为两段,奇数段舍去最短一段将纸带分为两段3) 瞬时速度的求法:①平均速度法:②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时刻速度的平均值【典型例题】例1.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纸带上的A、B、C、D、E、F是计数点(每打五次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赫兹的低压交流电源上.已知AB=3.00cm,BC=4.20cm,CD=5.40cm,DE=6.60cm,EF=7.80cm.则1)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______ 2) 在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______ 例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 (打点时间间隔T=0.02 s),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A=16.6mm、XB=126.5mm、XD=624.5mm。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②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均保留2为有效数字)【课堂检测】1.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3.59cm;=4.41cm;=5.19cm;=5.97cm;=6.78cm;=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 (要求充分利用测量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 (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大小为 (结果均保留2为有效数字)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