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教学课件ppt
展开第一章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问题展示 如图1所示,陆上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最低处位于亚洲西部名为死海的湖,两处高度相差多少?如何列式? 图1 答案:9 259.43 m 8 844.43-(-415)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问题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减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互为逆运算.教师板书:有理数的减法. 导入二 1.思考: (1)-7+ =+5;(2) +(-3)=12;(3)(-72)+ =-30. 生:(1)2 (2)15 (3)42 师:给予表扬. 2.北京市某天的气温是-3 ℃~3 ℃,该天的最大温差是多少?(学生讨论,得出最高气温为3 ℃,最低气温为-3 ℃,这天最高温差为6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温差就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我们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3-(-3). 师:回答的不错,这里的3-(-3)就是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减法,那么如何计算有理数的减法呢?板书课题. 图2 探究新知 探究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如图2所示,北京某天的气温是-3 ℃~3 ℃,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 师生活动 教师先展示问题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再加以扩展: 1.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 2.3-(-3)=3+3=6,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追问:在式子3-(-3)=3+3=6中,是如何把减法转化成加法的?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用字母表示为a-b=a+(-b). 新知应用 师:知道了有理数减法法则,我们就可以进行有理数减法的相关运算了. 例 计算: (1)(-3)-(-5);(2)0-7; (3)7.2-(-4.8);(4) -5. 解:(1) (2) (3)7.2-(-4.8)=7.2+4.8=12; (4) -5= + =-8. 师生活动 教师展示问题,并引导学生完成(1)(2)题,学生独立完成(3)(4)题,体会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课堂练习 (见导学案“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A 2.A 3.-10 4.3 5.(1)10 (2)-69 (3)-297 (4)4 (5)-1 6.D 7.3 8.(1)8-3=5;(2)(-2)-(-3)=-2+3=1. (见导学案“课后提升”) 参考答案 1.(1)a-b<0 b-c<0 c-a>0 (2)∵ |a|=2,|b|=,|c|=1,且a<0,b<0,c>0, ∴ a=-2,b=-,c=1. ∴ c-b=1- =1+=, b-a=--(-2)=-+2=, ∴ c-b=b-a. 2.-3或-1 变式1:±1或±3 变式2:1或3 课堂小结 1.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的公式是a-b=a+(-b). 布置作业 教材第23页练习第1,2题 第24页习题1.3第3题 板书设计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第3课时)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所以有理数减法公式为 a-b=a+(-b) 例
| 教学反思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ppt课件,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1412pptx、RJ中学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有理数14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学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2.1 有理数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1 有理数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1322pptx、RJ中学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第4课时教学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