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检测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9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阶段检测一、基础练习1.默写(1)《陋室铭》中描写了陋室幽静淡雅的景色,居室环境的句子的句子是: , 。(2)《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语句是: , 。(3)《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4)《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 。(5)《爱莲说》一文中的中心句是: , 。 2.以下画横线词语拼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颠沛流离(diān pèi ) 商酌(shāng zhuó) 累赘(léi zhuì) B.朦胧(méng lóng) 拖沓(tuō tà) 妥帖(tuǒ tiē) C.譬如(pì rú) 苔痕(tái) 噫(xī)D.案牍(dú) 鸿儒(hóng rú) 颐(yí) 3.以下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B.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C.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永交谊甚厚,世称“刘柳”。D.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试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没有扎扎实实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删除“因为”)B. 受检的十余种教辅材料合格率不足30%左右。(“不足”和“左右”前后矛盾,删除其中一个)C. 班长采纳和征求了同学们关于开展“劳动之星”评比的意见。(“采纳”和“征求”调换位置)D. 为了防止类似的车祸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把“防止”改为“避免”)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六盘水市空巢老人约6万户,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苦。每到节假日,对他们来说,期待的不是电话短信的问候,而是孩子的陪伴。【材料二】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更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概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7.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2分)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9.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甲】段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段作者以莲花自喻,两段选文作者在表达志趣方面有什么共同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1.“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D.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12.选段的中心句是: 。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13.选段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14.“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m]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国#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中国~教@%*育&出版网]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15. 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 。[中~#国教育出版网^&%]16. 按要求回答问题。(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17.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来&源:o@~m%] 18.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w#&w%w@.zz~step.com](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 三. 作文每个班上都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班里的“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学生时代最可爱的人。请以《班上的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莲,花之君子者也2.C 3.C 4.D5.六盘水市空巢老人很多,他们生活孤独,需要孩子的陪伴。(2)示例一: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会更健康,更积极乐观。示例二: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孙辈会更活泼,更健康6.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7. D8.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10.都表现了他们正直不阿、不随波逐流、情趣高雅、独善其身的高尚品质11.D1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13.解析 本题要求找出一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文字,并分析它的作用。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文中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的文字很多。14.参考答案 如:“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运用对比论证,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意近理通即可)15.学生们卖力的献计献策 、 “我”带领学生们放学后踏雪访梅。 16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腊梅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腊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2)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17(1)芬芳的腊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芬芳的腊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5)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18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甲】文中的 “抹、贴、按、写”以及【乙】文中的“迎、敲、笑”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甲】文中的“仔细”以及【乙】文中的“狡猾的目光”可以看出神态描写。(2)【甲】段:小胖将原来的“恨”用力抹掉并改成了“爱”,表现出小胖内心的转变,体现出小胖内心对“我”的接受,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乙】段:“我”面对老师假装发怒时,拿起石板一迎,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