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第2课时教案
展开《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图片,描述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态特征。
2.以敦煌地区为例,分析风成地貌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风蚀地貌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2.了解风积地貌的形成、类型和形态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地貌形态、物质组成及周边地理环境的特点,判断某种地形为风力侵蚀或风力堆积地貌。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回答影响敦煌风成地貌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
1.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提供物质基础;
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提供动力;
3.敦煌位于山脉之间峡谷地带,狭管效应,使风力加强,增强动力。
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回答敦煌风成地貌形成的分类?
生:(可能的答案)
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师:风蚀地貌的典型类型:
风蚀垄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风蚀雅丹
【课程引入】
师:展示《风沙地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世界
一、 敦煌概况
二、 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三、 从鸣沙山看风机地貌 1.认识风积地貌
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什么是风积地貌?
2.风积地貌主要以何种形式的地貌呈现?
生:(可能的答案)
1.风积地貌指的是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上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
(板书)2.沙丘的形态
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
(板书)(1)新月形沙丘
师:新月形沙丘,是单一风向下形成的沙丘类型,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板书)(2)金字塔形沙丘
师: 金字塔形沙丘,是多风向,且风力差别不大,特别是主风向遇到山地阻挡发生改变引起的。
(板书)(3)纵向沙丘
师:纵向沙丘,主要由新月形沙丘发展演变而来,是与主风向平行的垄状堆积地貌,垄体表面叠置了许多新月形沙丘链,沙垄延伸很长,可达数十千米。
(板书)(3)蜂窝状沙丘
师:蜂窝状沙丘
是在多种方向风而风力又比较均势的情形下而形成,地表形态体现为中间低、四周以无一定方向的沙梗所形成的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沙窝形态。
活动探究1:沙漠地区主导风向的判断方法。
师:展示《风积地貌模拟实验》视频
师: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实验视频,分小组讨论,你能提出多少种方法判断沙漠地区的主导风向?
生:(可能的答案)
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3.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
(板书)3.根据风成地貌判断风向 (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判定风向
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师: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较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坡度较陡的一侧为下风向。
(板书)(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1.什么是风蚀地貌?具有什么特点?
师: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颗粒小的一侧为下风向。
(板书)(3)根据雅丹地貌垄脊的走向判断风向
师:垄脊的走向跟盛行风的走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
(板书)4.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 (1)流动沙丘
师:流动沙丘
定义:流动沙丘是根据沙丘移动性划分的沙丘类型之一,也是分布最广的沙丘,是指位置容易变化的沙丘。
特征: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
影响:对交通、工农业建设威胁大。
师:流动沙丘移动规律: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流动沙丘。
流动沙丘移动与风向、风速、沙丘高度、沙的含水量和植被等多种因素有关。
(板书)(2)固定沙丘
师:固定沙丘
定义:固定沙丘是沙丘的一种,是指位置相对不变的沙丘,地面大部分为植被覆盖,覆盖在30%以上,致使风沙运动几乎完全停止,沙丘的位置相对稳定下来。
(板书)(3)草方格固沙法
师:“草方格固沙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把那些废弃的麦秆或者麦草束成方格形状铺在沙丘上,然后再用铁锹轧进沙子里,把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竖立在四边,接着把方格中央的沙子移到四周麦草的根部,让麦草牢牢地固定在沙地上。可以的话在方格中间再撒上草籽,这样一来麦草不仅阻止了流沙,草籽还会在下雨的时候发芽,而那些腐烂干枯的麦草又作为肥料滋养草种的生长。1987年,这一固沙法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在世界推广,成为了世界治沙史上的一大奇迹,国外都把这种“草方格”称作为“中国魔方”。
活动探究2:滑沙线路设计。
师:滑沙是乘坐滑板从沙山顶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与同学讨论,在新月形沙丘上应如何选择下滑线路。
生:(可能的答案)
在背风的一面。背风的一面坡度大,接近沙粒的休止角,适合滑沙运动。
活动探究3:判别风成地貌类型。
图3-2-4是三种风成地貌。请辨别地貌类型并完成表3-2-1。
活动探究4:楼兰古国的变迁。
师: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汉昭帝时,便在楼兰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经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
分小组讨论,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
自然原因: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接近冬季风源地,大风频繁。
人为原因:人口众多,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水资源短缺;过度砍伐树木、修建宫殿等致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致使风沙活动频繁;战争导致部分人口迁移或者死亡;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经济衰落,楼兰古城逐渐消亡。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读下图某地貌景观,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
A.泥漠 B.沙漠
C.沙丘 D.雅丹
2.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其中在中卫与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人们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据此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全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壳运动,地势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4.采用扎设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来防沙、治沙,主要是因为( )
A.可以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能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增加当地年降水量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5.为促进图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6.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地貌,B为__________地貌。
(2)图示区域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
(3)图中C、D、E岩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A 3.A 4.B 5.D
6.(1)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2)北风
(3)由先到后依次为:E、D、C
本节以敦煌为例,描述了风蚀地貌的特点以及风积地貌形成的地理条件。风成地貌形成的地理条件具有独特性,它主要分布在多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成地貌作为地理环境要素的一个部分,其形成与环境关系非常简单和直接,要渗透圈层相互作用的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通过观察视频、图像,识别地貌,并描述其主要特点的能力。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风成地貌教案设计</a>,共4页。
高中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