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基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58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基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58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基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1458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测基础)
展开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测基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 Fe B.CuO C. D.
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熟石灰:CaO B.纯碱: C.小苏打: D.烧碱:
3.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4.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与 B.与NaCl
C.与HCl D.NaOH与
6.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B.KCl C. D.
7.下列关于化肥和农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B.和均属于复合肥料
C.当农作物易倒伏、易被病虫侵害时,可施用
D.硝酸铵()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8.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美 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B.农业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C.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D.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9.小明外出游玩,发现路边的小麦叶子发黄、有倒伏现象,他建议田主应该施用一种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是( )
A. B.KCl C. D.
10.对碳酸氢铵的认识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取用少量碳酸氢铵放在蒸发皿中加热,固体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
B.为防止碳酸氢铵受潮,应放在阳光下保存
C.加热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D.施用碳酸氢铵后应立即用土掩埋,防止暴晒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0分).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
(1)上述过程中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
(2)量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
(3)操作V是_______,该操作用到玻璃棒作用是_______。
12. (10分)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2)上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3)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操作B中______时停止加热。
13. (10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是舌尖上最不可缺少的味道。图1、图2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氯化钠是一种由__________(离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②图2是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示意图,请从微观粒子角度用语言描述该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
(2)图3的反应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反应后稀硫酸中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符号)。
14.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的错误是_______。
(2)操作④的名称是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所需氯化钠质量为_______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mL(水的密度约为)。
(2)称量:分别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放上相同质量的纸片,调节天平平衡后,应先放_______(填“砝码”或“药品”)。
(3)量取: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蒸馏水的体积。
(4)溶解: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5)实验反思: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烧杯洗涤后内壁不干燥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若将上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_______。
15. (10分)小红称取5.0 g某品牌化肥(商标如下图)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滴入Ba(OH)2溶液进行该化肥中(NH4) 2SO4含量的测定(杂质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测定数据如下表和图所示:
滴入Ba(OH)2 溶液质量/g | 50 | 100 | 150 | 200 |
生成沉淀质量/g | 2.33 | 4.66 | 6.99 | m |
已知:(NH4)2SO4+Ba(OH)2 =BaSO4↓+2NH3↑+2H2O
(1)表格中的m、坐标上的a数值分别为 、 .
(2)该化肥属于 (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
(3)计算所用如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01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C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
3.答案:B
解析:稀硫酸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故B错误。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A、硫酸和氯化钡发生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B、所有的钠和钾形成的化合物都会溶于水,故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故选:B。
6.答案:D
7.答案:A
解析:A、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故选项说法正确;B、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料,而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C、农作物易倒伏,易被病虫侵害时,应施加钾肥,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D、硝酸铵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硝酸铵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资源,也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有计 划、合理地开采矿物,既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减少 环境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可减少白色污染。
9.答案:C
解析:A、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料,选项错误;
B、KCl属于钾肥,不是复合肥料,选项错误;
C、属于复合肥,钾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及抗盐能力,氮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的生长,补充植物的营养物质,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增加光合作用。符合题目小麦症状,选项正确;
D、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料,选项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固体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故此说法正确;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铵不能放在阳光下保存,故此说法错误;
C、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故此说法正确;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施用碳酸氢铵后应立即用土掩埋,防止暴晒而降低肥效,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B。
11.答案:(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2)量筒和胶头滴管
(3)蒸发;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晶液飞溅
解析:(1)通过过滤能够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而可溶性的氯化镁和氯化钙不能除去,所以上述过程中除去的杂质是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2)量取水时,当量筒中的水接近需要的刻度时,应该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量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3)由溶液变为固体的操作是蒸发,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晶液飞溅。
12.答案:(1)DACB
(2)C
(3)加快溶解速率
(4)有大量固体析出
解析:(1)粗盐提纯时,先取出一定量的粗盐,然后放入烧杯内溶解,之后过滤出不溶性杂质,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相对纯净的氯化钠,故顺序为DACB;
(2)A溶解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A操作正确;B蒸发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蒸发,B操作正确;C过滤操作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有玻璃棒,且漏斗尖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C错误;D固体取用时用药匙,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故选C;
(3)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蒸发过程中,出现大量固体,剩余少量液体时就熄灭酒精灯,利用蒸发皿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以防止固体飞溅烫伤别人。
13.答案:(1)离子;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
(2)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①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1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吸引结合形成氯化钠,因此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②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中和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
(2)氯化钡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根和钡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因此离子减小。
14.答案:实验一:(1)未用玻璃棒引流
(2)蒸发;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实验二:(1)5;45
(2)砝码
(4)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①②③
(6)胶头滴管、烧杯
解析:实验一:(1)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操作③中未用玻璃棒引流。
(2)操作④的名称是蒸发,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实验二:(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一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为50g-5g=45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2)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药品的质量时,应先放砝码。
(4)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5)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时,会使实际取用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测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烧杯洗涤后内壁不干燥,则使实际取用的水的质量偏大,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实际量取的水的质量偏大,则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不会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6)若将题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
15.答案:(1)6.99 1.02 (2)不合格
(3)设生成6.99 g BaSO4沉淀时消耗氢氧化钡的质量为z
(NH4)2SO4+Ba(OH)2 = 2H2O+2NH3↑+BaSO4↓
171 233
Z 6.99g
171:233=z:6.99g解得:z=5.13g
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用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2%。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当氢氧化钡的质量为150 g时反应结束,故加入200 g氢氧化钡也只能反应150 g,生成沉淀质量为 6.99 g,即m = 6.99;根据沉淀质量代入方程式,可求得气体的质量a及反应的硫酸铵的质量,进而求得硫酸铵的质量分数,判断其是否合格;计算反应的氢氡化钡的质量,进而求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反应的硫酸铵的质量为y。
(NH4)2SO4+Ba(OH)2==2H2O+2NH3↑+BaSO4↓
132 34 233
y x 6.99 g
解得:1.02g,y=3.96 g,
即a=1.02,
,故该化肥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