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案设计
展开选择性必修3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教案
学习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展示世界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的作用;
【时空观念】时间轴的形式展示自古至今人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帮助学生比较异同,概括其趋势。
【史料实证】利用文化遗产本身的史料价值,增进学生对多源互证原则的理解。
【历史解释】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珍惜和保护。
【家国情怀】认识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丰富的文化遗产,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勇担时代重担,呵护文脉相传。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设计:
首先,让学生明晰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并通过材料和图片将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的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得出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其次,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及遗产的分类,结合中国申报的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事例,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当今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探讨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再次,根据现在“申遗”比较热的现状,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从历史上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目前国际上和国家层面的保护行为以及个体面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展开探索和思考。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法国巴黎圣母院起火 (视频)
巴黎圣母院:又名巴黎圣母主教座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四年) ,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法国及欧洲文学文化地标。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本体的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蜚声中外的世界声誉,是法国巴黎的象征,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圣地。
1862年,巴黎圣母院被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入法国遗产纪念碑清单。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黎圣母院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思考:
巴黎圣母院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文化遗产”呢?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呢?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文化遗产的概念
1.含义: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2.类型:
从存在形态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3.物质文化遗产
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其包括:
(1)古迹: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份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景观的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以及包括有考古地址的区域。
4.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括以下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二)保护的原因
1.文化遗产的价值:
① 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
② 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2.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现状是不断遭到破坏。
如: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与城市化、恐怖袭击等。
(三)文物保护与研究
1.古代:
(1)特点:私人收藏为主。
(2)世界:
①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②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3)欧洲:
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4)中国:
①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
②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历史解释: 金石学:
①含义:中国古代的金石学或古器物学,主要是搜集铜器和石刻,为其著录,考辨文字,考订历史,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北宋时开始兴起;
②背景:疑古创新思潮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文政策;传统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学兴起,格物致知方法论的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
③影响:金石学保存下来许多有价值的铭刻资料,考证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称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纹,未进行断代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④与考古学的关系:中国考古学对金石学的继承和发展,金石学变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继承:通过古物研究历史;
发展:注重田野发掘,获取新材料。
2.近现代(约19世纪开始):
(1)特点:
①立法保护
②国际共同关注;
③从国家走向国际。
(2)世界
①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3)中国
①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方法》;
②1930年,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③1961年, 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学习聚集: 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
提示:
原则:真实性,完整性,修旧如旧。
(四)保护的意义
问题探究: 据材料概括文化遗产保护形式和意义。
材料 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提示:
1.形式:有关国家采取行动,国际社会集体性援助。
2.意义:
(1)文化: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历史: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3)社会发展: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
(4)政治经济: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知识归纳: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1) 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国际协同:
国际社会共同采取行动,进行集体性援助。
(3)落实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4)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5)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
(6)全面守护:
文化遗产保护要不断探索拓展保护的范围,要拓宽时间界限和物质界限。
(7)人文关怀:
加强人文关怀,缩短文化遗产与公众的距离。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
二、《世界遗产公约》
(一)概念:
《世界遗产公约》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简称。 1972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签署。旨在为国际社会保护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建立一个长久性的有效制度。该公约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定义、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国际援助的程序和条件等作了具体规定,并设立了“世界遗产基金”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二)概况:
1.目的:
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2.内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3)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
3.成果:
自1975年《世界遗产公约》生效以来,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21年7月,全球共有1153处世界遗产,包括896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以及39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4.发展:
(1)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2)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三)中国与世界遗产保护
1.措施: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2.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教材“思考点”: 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示: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的价值;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立法加以保护。
教材的“学思之窗”:故宫博物院为什么把养心殿的修复定位为“研究性保护项目”?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三大原则。
——摘编自《故宫古建怎么修》,《人民日报》2018年9月4日第13版
提示:
①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②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状,有利于对文物的研究;
③将古建筑传统的修缮技艺传承下去,并提供范例。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一)古代文化遗迹
古代文明的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二)近代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就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
(三)中国文化遗产
1.中国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
这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问题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拥有34项联合国非遗名录和1530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在发展中,非遗文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如老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碰撞,以及传统文化如何在融入世界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提示:
问题:全球化的冲击,世界文艺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经费紧张;重视不够;传承面临困难;保护意识不够等。
对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财源;建立传承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
分组探究: 如何看待申遗热度?
在“申奥”、“申博”之后,“申遗”成为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新名词。联合国制定“世界遗产公约”的目的原本在于告诫遗产的拥有者,让他们知道这些遗产的重要价值,并知道怎样去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它。人类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演变史上的成果(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能在成百上千年的沧桑巨变中存留下来,总是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史。
中医、上海旗袍、北京方言、王麻子剪刀……申遗大军中的新面孔在不断增加,各地申遗热情持续高涨,今天的申遗热是让人感到欣慰的一件幸事的同时,狂热的背后存在着急功近利、开发过度、重申遗轻保护等一些隐忧,值得我们反思。
提示:
(1)申遗热是自然和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是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觉醒。
(2)“世界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它不是商品,不是某一地方换取经济利益的专属品,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我们只有不再将“申遗”看成是搞旅游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3)“申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告一段落,而意味着遗产保护更大责任的开始。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是保护濒危遗产,文化精神功能是其主要属性,旅游只是附带功能。若违反规定搞过度旅游开发,将黄牌警告,直至取消世遗称号。
课堂总结:
高考真题演练:
1.(2020.7·浙江高考)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
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
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
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
答案:正确选D。
【解析】布达拉宫采用的“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属于藏地建筑风格,而“藻井、斗拱”是汉族建筑风格,两者的结合体现了“藏汉合璧的风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故选D项;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能体现出“藏汉合璧”特征,排除A项;“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藏汉合璧”,排除B项;布达拉宫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不是汉族建筑风格,排除C项。
2.(2016年浙江高考)【加试题】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
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②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正确选B。
【解析】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故①正确;古城内至今保存古民居3000多处,保存完好的有四百多处,故②正确;平遥民居华丽大方,安全舒适,有别于精巧秀丽的南方民居,故③错误;民居院内,木雕、砖雕和石雕精美,配以剪纸窗花,显现一股典雅俊秀之气,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3.(2017年浙江高考)【加试题】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据此可以说明( )
①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③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 ④重建雅典卫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正确选B。
【解析】“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表明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故①正确;“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表明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故②正确;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材料没有涉及到,故③错误;“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表明重建雅典卫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4.(2020年江苏高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1989年希腊的奥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古代奥林匹亚曾召开奥林匹克竞技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该雕像于公元475年毁于大火。在现存宙斯神庙遗址的东、西山墙有精美的浮雕。在东山墙所有浮雕都是静止的,力量呈现平衡;在西山墙冲突的力量已经爆发,好似正经历一场肉搏战。古希腊人在这里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同时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会(古奥运会)。这一竞技活动是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广泛交流的盛会,虽未能将各邦国统一成一个大希腊,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
——摘编自傅朝卿《西洋建筑发展史话》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①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中心;
②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
③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④艺术水平高;
⑤古今奥运会有传承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①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
②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③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
④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
⑤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理念。
- (2016年浙江高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的特殊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贵族阶层的历史。……至少是在皇帝和教皇为唯一的但是软弱的君主的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大多数城市很早就发展成为虽非合法但在实际上独立的城邦……在大多数中心城市中,特别是在佛罗伦萨占有统治地位的商人阶级,到了13世纪,一方面从事远距离的贸易,一方面生产呢绒――这是欧洲最早的主要出口工业。
——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兴起的背景。(6分)
参考答案:
①12世纪后期,逐渐发展为城市共和国;
②颁布《正义法规》;
③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业和银行业中心;
④15世纪,美第奇家族资助文化艺术和建筑活动。
材料二 佛罗伦萨是“世界著名艺术品最伟大的聚集地”,如果你对这个评价有所怀疑,可以去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几乎不用说,佛罗伦萨的博物馆超级出色。人们当然首先会想到乌菲齐博物馆,它绝对是一个盛赞如潮的地方,收藏有达·芬奇、提香、波提切利等人的作品,那些艺术品始终占据着举世无双的地位。
——摘编自罗伯特·兰登《佛罗伦萨》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简介著名的乌菲齐博物馆是如何建立的。请用一句话评价乌菲齐博物馆。(4分)
参考答案:
(1)建立:1581年由乔治·瓦萨里设计的共和国行政中心——乌菲齐宫建成,美第奇家族在乌菲齐宫东翼二楼专建一室用于摆放历代收藏的珍贵文物,此即乌菲齐博物馆。
(2)评价: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
板书设计: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文化遗产的概念
(二)保护的原因
(三)文物保护与研究
(四)保护的意义
三、《世界遗产公约》
(一)概念
(二)概况
(三)中国与世界遗产保护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
(一)古代文化遗迹
(二)近代文化遗产
(三)中国文化遗产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基本能立足于课标要求,通过史料和历史图片比较直观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设计问题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参与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是因为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体会、参与教学,因此总体节奏较慢;另外,文遗产保护本身是技术含量非常高且交叉较多学科专业知识的领域,其中涉及的历史学、考古学、政治经济学、建筑学、化学、国际关系学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艰深,有些问题无法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完成。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共1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