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巩固练习
展开一、单选题
1.北京故宫布局如右图所示,旧称紫禁城。《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下表述错误的是( )
A.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B.遵循传统礼制,体现等级观念
C.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故宫博物院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后
2.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下列对中外文化遗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建筑群
C.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D.启蒙运动的象征佛罗伦萨成功入选世界遗产
3.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下列立法按颁布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②《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③《古物保存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4.某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遗址是( )
A.B.
C.D.
5.图书馆、博物馆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其中博物馆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了关于自然、社会各领域的知识。下列著名博物馆(博物院)中建立于民国时期的是( )
①南通博物院 ②国立历史博物馆 ③故宫博物院 ④中国国家博物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7.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 )
A.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B.首次以立法方式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
C.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D.充分肯定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
8.法国将国家及公共机构所有的历史古迹低价对外开放;对个人所拥有的历史古迹,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对外开放;设立免费参观日、文化遗产日、25岁以下的公民以及教师可免费参观文化遗产等等。这些做法( )
A.体现了国家福利制度的优势B.开发利用了历史文化遗产
C.开创国家创办博物馆的先河D.提升了全体公民文化素养
9.阿布辛拜勒神庙,位于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是古代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因崇拜太阳神而修建的。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是( )
A.它是人们认识古埃及历史文化的教科书
B.它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C.它是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的重要资料
D.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10.“如何让我们的遗产有生命地鲜活地传下去,而不仅仅是成为标本和遗迹?”面对这一问题的追问,相应的措施之一是( )
A.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B.反对对这类遗产本身及其周围的环境作任何的改动
C.取消价值丧失的遗产的世界遗产资格
D.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手段
11.如表所示为2002年至2006年中国颁布的有关文化遗产管理的法规(部分)。这反映了中国( )
A.传承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B.完善了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C.注重世界遗产资源的开发D.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12.长期以来,人们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不仅不断地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也不断地破坏和毁灭历史遗留的文化成果。因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原则是( )
A.要保护自然环境B.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
C.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D.重视商业开发
13.小鲁同学在寒假随家人游览了某处世界文化遗产。在他的回忆中,寺庙第一层回廊的浮雕题材主要取自《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大史诗;从第二层回廊走向第三层回廊的中庭则展现了高棉(中南半岛南部民族之一)历史上的人物浮雕,他对浮雕上反复出现的高棉舞蹈女神受斯帕拉斯颇有兴趣。据此可知,这处遗产最可能属于( )
A.非物质文化遗产B.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C.近代历史建筑群D.古代文明的遗迹
14.1874年,在普法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批准了《关于战争法律及惯例的国际宣言》,宜称;“文化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艺术财富一旦被毁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文化价值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不只属于他们所属的国家。”这一宣言( )
A.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化的要求B.提高了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
C.避免了文化遗产遭受战争的破坏D.确立了世界文物保护的基本规则
15.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21年7月25日,共有56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下面展示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类型
B.都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
C.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D.都为研究封建传统居民建筑形成提供了实物史料
16.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这反映了
A.自然灾害成为文化遗产的主要杀手B.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C.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D.现代设施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青瓷到白瓷的特变需要一个过程。北朝那富的青瓷造型皎单一,装饰也简单。在烧制青壳过程中,制瓷工区将含钛量低的釉料用在白色胎体上,制造山白瓷釉,白瓷底运而生。但这种壳器呈现出白中闪青绿的颜色,被学术界称为平期白壳、原始白瓷。那窑白壳打破了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白流生产的先河,为北方向流的生产奠定了基础。隋代高档细白竞的发现,是那窑考古调查的重大收获,它的出现标志着那窑制造技术的成熟。庶代那客以烧铜白瓷为主,细白瓷胎体活白无瑕,而且易种造型半富多彩,餐具、茶具、酒具、文具无所不有。唐代那客白瓷不仅进贡皇室,而且许多文人将饮酒品茶使用邢瓷视为雅。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玩、城溪禁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摘编自冯石岗、董成志《河北陶瓷业兴衰史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那客主要进行古箭仿制品的生产,其中的仿唐那客白釉刻花梅瓶和仿唐邪客白釉穿带壶等与古壳难分伯仲。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进行过邪壳产品的市场化之路的尝试,但由于资金技术的相对缺乏,最终归于失败。后来在那客的文化产业之路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资金问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多数依赖财政拨救,那富(周壳文化)也是如此。再加上当今真正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态度冷淡,那窑遗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匮乏、传承困难的问题。
——摘编自邮雄飞《邢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朝至隋唐邢窑白瓷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邢窑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难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邢窑的古今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1年开始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工作,得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护,一流的展示”为目标,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进行。2012—2013年,实施墓园的考古发掘;2014—2015年,进行主墓发掘;2016—2017年,进行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内棺、五号祔葬墓主棺的实验室考古工作;启动青铜器、玉器、金器、漆木器、简牍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2018年,进行墓园2号墓的发掘。到2019年,共勘探约4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1)根据材料,概括海昏侯墓考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 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 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
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所作出的共同贡献。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北京故宫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为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意义及其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识,简要说明北京故宫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并以此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法律法规名称
发布单位
颁布年份
《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
200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文化部
200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
国家文物局
2006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管理办法》
国家文物局
2006
种类
文物
竹简和木牍
5200多枚仔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整套乐器
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三十六尊伎乐木俑。
五铢钱
约200万枚五铢钱,用木质封泥匣封缄,封泥铃印“昌邑”二字,匣上墨书“海昏侯家钱五仟”等文字。
异域风格文物
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簴(ju),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B 6.B 7.D 8.B
9.D 10.A 11.D 12.B 13.D 14.A 15.B 16.B
二、非选择题
17.(1)特点:具有开创性;技术臻于成熟;产品类型丰富多样;用途广泛,社会认可度高;成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答出三点即可)
意义: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南青北白”瓷器生产格局的基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便利了民众的生活;促进了文化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难题:资金不足;人才断层。(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成因:现代工业发展对手工制瓷业的冲击;社会流动的加速,年轻人择业观念的转变;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过度依赖政府的资金投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答出两点即可)
(3)认识:邢窑因创新而兴,保护邢窑文化遗产也离不了创新;应传承邢窑“不分贵贱”的精神,政府和民众应共同参与保护邢窑文化遗产。(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特点: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采用全新的考古理念;有计划地持续进行;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并行;考古成果丰硕。
(2)论证: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和木牍”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可以论证汉代的思想文化治理;出土的“整套乐器”成为西汉实行礼乐制度的实证史料;出土的“五珠钱”和“黄金”印证了汉代货币的形制,是研究中国货币发展演变的珍贵文物;海昏侯基出土文物上“昌邑”“海昏侯家钱五仟”等文字可以实证汉代采用了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富有“异域风格的文物”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汉代“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资料。
19.(1)主要变化: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到成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馆藏规模扩大(藏品日益丰富)。原因: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与掠夺;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
(2)意义: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贡献:实现了文物的收集与整理,积极开发文物价值(文物建设);向公众开放,普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文物保护);向全球开放,推进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发展(文物交流)。
20.(1)意义:促进世界各地区联系;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途径:战争,友好往来、人口迁徙、商业贸易、民族交融、殖民探险等。
(2)原因: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史悠久;它位于北京城市中线的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建筑;故宫内文物众多,是明清两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重要性: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步测试题,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时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