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教案
展开教 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 中国历史 | 章节内容 | 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 |||||||||||||||||||
授课年级 | 2 | 课时节数 | 2 | |||||||||||||||||||
学情分析 | 中职生已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概念及史实的把握不清晰,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加之由于本章节内容处于国家分裂时期,学生记忆更加混乱,识记不清,好的一点是学生对三国两晋时期的众多历史故事感兴趣,可从众多历史人物故事入手讲解。 | |||||||||||||||||||||
教学目标 | (1)知道三国鼎立的形成,认识到三国鼎立也是局部的统一; (2)了解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初步理解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 (3)了解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对峙的政权分立状况,认识到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 | |||||||||||||||||||||
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2、教学难点:在历史长河中认识政权分立与国家统一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
| 分析教学内容,准备学习资料,提醒学生预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 |||||||||||||||||||||
课
中 | 开始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 一、了解本课背景 向学生介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了解战争背景:依据地图介绍盘踞在北方的军阀主要有谁。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直接的过渡:展示曹操的《龟虽寿》,请同学读一遍后,问: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曹操的什么理想?(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对,曹操还想统一全国,但他容易吗? (二)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注重生产,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局部统一的局面,通过展示三国形成后的局面,顺势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
二、短暂统一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父子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趁诸葛亮死,蜀帝刘禅无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灭蜀。 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经过周密的准备,派兵灭吴,280年吴亡,三国鼎立的局面便告结束。 向学生强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西晋建立265年,统一是在280年。 补充:西晋灭亡 师:公元316年,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短暂的时间? 点拨: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耗竭国力;③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5.合作探究一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三、偏安与混战(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一)十六国的建立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历史可以淝水之战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前期主要是一度统一北方的氐族前秦政权最强。 2.后期则是各割据政权混战,直至鲜卑拓跋部崛起,并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 (二)东晋建立 东晋最大的特点是软弱。 造成软弱的原因,一是政权的基础是建立在北方南下的贵族地主(王导为首)与江南大地主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当时流传的“王与马共天下”这几句话,就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二是东晋政权时刻受到来自北方十六国的威胁,偏安江南。 在淝水之战前,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是“十六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统一北方。前秦建都长安,与偏安江南的东晋对峙。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的混战中,而南方的东晋不思进取,错过收复北方的大好时机,偏安一隅,在不断的内部斗争中日益衰弱。 四、对峙与消长 通过地图展示政权演变 420年至589年近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刘宋疆域最大,存在时间最长,而陈是南朝疆域最小的朝代,齐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朝代。 拓跋部于混战中崛起,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中国北方先后存在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遂称“北朝”。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周武帝死后,朝政大权落于外戚杨坚手中,杨坚挟幼帝以号令中外。.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灭亡。 由于北朝长期与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
小结:展示地图(分别为1、三国鼎立图;2、西晋统一图;3、东晋十六国形势图;4、北魏与宋对峙图;5、北魏与齐对制图;6、东魏、西魏与梁对峙图;7、北周、北齐与陈对峙图;8、北周与陈对峙图)前四幅图,教师叙述演变过程,后四幅图,请学生观察南北方政权更迭情况。 习题:你心目中的曹操,评价曹操 |
自主学习:对照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示意图,自己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故事,要求包括战争的基本情况。 合作探究:思考并说出曹操在战争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P30-31,整理三国鼎立政权表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
培养学生分析读图的能力
思考;南北对峙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请学生填写朝代更迭的表格,根据表格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具体指哪些朝代或政权。 请学生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政权更迭是时间脉络,地图演变是空间变化,时间与空间的两条线索同时进行,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 ||||||||||||||||||
课后 |
| |||||||||||||||||||||
教学评价 与反思 |
| |||||||||||||||||||||
中职历史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教学设计,共4页。
高教版中国历史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教案设计,共3页。
中职高教版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高教版第5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