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名称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 ||||
任课教师 |
| 任课班级 |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大体方位,辩证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感知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了解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概况、构成、 功能和意义。 | |||
能力目标 |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设计问题探究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 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要学习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 ||||
教学重点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 ||||
教学难点 |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特点与社会变化 | ||||
教学方法 | 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3、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案例的展示呈现于引导学生思考 | ||||
学生学法 | 1、自主学习法:课前回顾上节重点,预习本节课内容,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 2、合作探究法:对教学重难点可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 |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新课导入 展示《徙杆立信》(并找同学来讲解“徙木立信” 的故事), 通过南门立杆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他就在秦国开始了变法。商鞅为什么要进行变法?这要从当时社会的大背景说起。 一、社会巨变 1、展示《春秋后期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让学生对照地图,讨论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诸侯国数量明显减少春秋时期的300年间,诸侯们打了400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最初的100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了战国时期只有七雄了。 这说明了什么?(引导: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2、 展示课本 P9《战国形势图》, 让学生观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并说一说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口诀: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3、商鞅变法 (1)学生阅读课本 P8商鞅变法内容,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背景较为难懂,教师可简单讲述,不做重点探讨内容)。 (2)展示“商鞅”、“秦孝公”图,问:“你知道商鞅和秦孝公的故事吗? ” 谈谈你对秦孝公的看法。(教师可请学生讲故事, 也可以自己讲,要突出秦孝公重用人才和商鞅不畏强权、力行变法的决心)。 (3)教师讲解公元前356 年,一代英主秦孝公任用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实行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由于商鞅变法在推行过程中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 人虽死,但商鞅所推行的变法措施在秦国继续推行,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诸子百家 (一)儒家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有教无类”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 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仁义”、“君舟民水”、“人性本恶”。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道家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 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 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学生讲述“徙木立信”的故事
学生总结“商鞅变法”的背景
学生归纳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 ||||
课后延伸
|
小组合作探究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 ||||
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高教版中国历史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随堂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国历史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教案及反思,共3页。
高教版中国历史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6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国历史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6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