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1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2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3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4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5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6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7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08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易错辨析陶器与瓷器,家国同构,辨析宗法观念,图解西周宗法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1、通过地图,了解石器时期中国境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掌握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公元前2070年)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异同
    相同点:(1)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1)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2)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3)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陶器的使用有利于人类定居下来。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拓展: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起源早,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2)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3)多元化、多样化、从星罗棋布到形成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布局。(4)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5)出现了早期农耕经济,产生了游牧文明。
    二、从部落到国家——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
    1.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军事民主制)
    2.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
    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统一战争)
    “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流行于尧、舜、禹所在的部落时代。 “禅让”标准——传贤。实质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思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① 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一些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利用担任公职的便利条件,把一些剩余财产据为己有,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出现。 ② 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渐产生了阶级。 ③ 随着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加剧,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出现,国家开始形成。
    三、中国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①世袭制:创立者——启(禹的儿子)
    ②国家治理模式: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①文献:《尚书》《诗经》和《史记·夏本纪》②考古: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 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国家性质:公天下 → 家天下;权力传承:传贤 → 传子;社会转型: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公元前1600年,汤,殷(今河南安阳)
    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时期
    经济:井田制政治: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①文献:《尚书》《诗经》和《史记·殷本纪》等②考古:殷墟甲骨文、青铜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今陕西西安西)
    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由繁荣转向衰落的时期
    经济:井田制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
    共和元年(841B.C.)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
    晋、卫、宋、鲁、齐、燕、吴等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周的统治延续了数百年。
    统治集团内部进行层层分封,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思考:诸侯王的义务有哪些?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配和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即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四、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分封制是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以井田制为基础,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两者都适应了西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井田制的特点: ① 性质:全部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② 权利:受封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思考:材料中反映初西周时期产生了怎样的治国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出现军队、职官等国家机器。(2)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商朝中央政权对内服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外服地区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3)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的任免由周王决定,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结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4)商周时期以部族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打制石器,结合课本完成表格,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玉器祭坛和神庙,统一性,反山遗址贵族陵墓区,从部落到国家,“三皇五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授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代表,经济与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