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案
展开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全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对比、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2. 经历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
3.感受因数和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因数和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借助前测,唤醒旧知
根据前测结果,出示有代表性的算式:5×6=30;2×3=6;0.7×9=6.3;6.3÷9=0.7;
师:在昨天的问卷中,同学们用算式来解释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我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算式,大家仔细观察,你认为他想告诉我们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学生交流汇报。
师:这是大家凭借旧经验对因数、倍数的理解,下面我们还要继续讨论学习到底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它和我们的旧经验有哪些不同,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制定出哪些新的约定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设计意图:首先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的知识的起点,通过唤醒学生的旧知,与今天所要学的新知形成对比,来加深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
二、数形结合,初识因数和倍数
(一)数形结合,分组列式
师:请同学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明班选取了12人表演啦啦操,在排队行时,要把这12人平均分成若干组,可以怎么分呢?找个同学上来借助圆片分一分,其他同学仔细思考,这种分法可以用那些算式表示呢?
学生完成分的过程,并粘贴相应的算式:
平均分成12组,每组1人,
12÷12=1
12÷12=1
1×12=12
平均分成6组,每组2人,
12÷6=2
12÷2=6
2×6=12
平均分成4组,每组3人,
12÷3=4
12÷4=3
3×4=12
(重复的不再写)
设计意图:借助平均分成若干组这一活动过程,找全12的所有因数,为后面学习因数倍数做好铺垫。
(二)分类整理,定义新知
师:因数和倍数就藏在这些算式里,要研究它们,我们首先要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大家都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请你说说,你想按什么分类?
预设:①按乘除法分类;②按相关联的算式分类。
呈现按是否存在因数倍数关系的标准的分类结果,并告知学生因数和倍数就藏在这一组算式里。
师:这一组里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另外这一组不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这些算式里到底藏着怎样的因数和倍数呢?请同学结合课本88、89页(图三)这两部分的内容自学因数和倍数,并完成导学单第一题(图四)。
图三
图四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既存在乘法算式中,又存在除法算式中,而且你会发现,同样一组数据虽然写出的算式不同,但里面的因数倍数关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找因数倍数关系时只需要写出一种算式。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对因数和倍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谁能试着挑战一下:自己在这组里,选一道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找两三个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概念类的课,需要讲解的内容比较多,老师的讲解不如改为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找算式说一说这一活动来巩固新知。
三、归纳概括,再识因数、倍数
师:我们先说到这里,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这组含有因数、倍数关系的算式来思考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因数、倍数和我们过去理解的因数、倍数有什么不同?
组内交流,汇报展示。
预设:
①过去在乘法算式中前两个数就叫因数,这里的因数是一个名称,而且它可以出现在小数乘法里;我们今天学习的因数,比如在算式2×6=12中,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②过去的因数倍数既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但是今天学习的因数和倍数只能是整数。(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围是非0自然数。)
师:因此,我们能直接说6是因数吗?
试着引导学生举出例子说明6在不同的算式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在算式2×3=6中,6是2的倍数,6是3的倍数;在算式2×6=12中,6是12的倍数。
所以我们在描述因数、倍数时一定要注意描述准确: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归纳概括:a×b=c在乘法算式中,如果这三个数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我们就可以说a、b是c的因数,c是a、b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比发现他们原有经验和新的认知之间的区别,了解并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四、对比总结,提炼找因数的方法
请同学们找出16的所有因数,完成导学单第二题(如图五)。在找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做到不重不漏的找全16的所有因数。
图五
汇报交流:①无顺序的找,会出现找不全的现象;②一组一组的找(并让学生说一说用的什么方法);③按顺序找;④老师提供一种新找法:借助数轴找因数。按顺序一组一组的由外向内找。
(发现:16最小的因数是1;16最大的因数是16(它本身)。16的因数有5个。如图六)
图六
请同学们闭眼想想:(边想边借助数轴展示)
12的因数里,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2,一共有6个因数,如图七。
图七
25的因数里,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25,一共有3个因数,如图八。
图八
最后同时呈现16、12、25的因数,直观呈现(图八),你们发现了什么?
图八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而且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用一个词来形容:有始有终。
设计意图:借助数轴直观呈现一个数的因数“有始有终”的特点,能动态感受一个数的因数范围在不断缩小,感受一组一组地找因数的优势。
五、概括总结,谈谈收获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达标测试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单第三题达标测试(图九),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开始吧。
图九
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动手实践,建构新知,实践应用,深化新知,感受收获,体验成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圆的面积_青岛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圆的面积_青岛版,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应用思路200字,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特色200字左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_人教版新课标: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因数和倍数_人教版新课标,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