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选必3第一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世界性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①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了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亚洲的日本、朝鲜受儒学影响最深
③隋唐时期,儒家思想传到了西欧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十分推崇孔子的学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图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与该发明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指向仪器
②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作而成
③勺子在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
④《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指南仪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是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4.魏源在某书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
A.《瀛寰志略》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5.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对中国文化的流变而分期,分有中国文化的孕育期、雏形期、定型期、强化期、转型期。就历史阶段和文化特征看,“定型期”是指
A.殷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遥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
A.艰苦奋斗的意志 B.勤劳勇敢的精神
C.厚德载物的追求 D.家国情怀的倡导
7.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将这种精神赋予了具体的指向。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种内涵
A.以人为本 B.家国情怀 C.天人合一 D.自强不息
8.源自西亚的外族服饰圆领袍,东晋时由中国西北地区迅速传入北方,并在隋唐时期由朝廷直接纳为礼服。这反映出( )
A.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B.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C.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 D.政府意在推动民族间的融合
9.孔子认为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感化百姓来治理国家。这表明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无为而治 D.节用爱人
10.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中华龙的起源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仰韶时代以单一动物为原形的龙纹;龙山时代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取一两种动物特征的龙纹;夏商时期以鳄、蛇为主体,兼容鱼、虎、鹿、鸟等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龙纹的演变折射中华文明的
A.开放与扩张 B.融合与涵育 C.统一与兴盛 D.神秘与朦胧
11.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的巨型“雪花”设计,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大雪花由标有参赛各国名称的“小雪花”组成,寓意世界大同,和谐包容。这一设计蕴含的传统理念是( )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和而不同 D.法不阿贵
12.战国时某一思想流派主张:“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下列属于这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13.下面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作品《高逸图》。以下评价中,最贴近这一作品的是( )
A.突出传说故事及神仙形象 B.画外蕴藏着人文主义精神
C.趋向写意并侧重笔墨神韵 D.笔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14.“五四”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取代封建专制主义;“五四”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B.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
C.使中国进入了“现代社会” D.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探索治国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争鸣,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关于诸子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子认为人性本恶 B.墨子提出相生相胜
C.荀子主张隆礼重法 D.邹衍提出道法自然
16.宋代,张载提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程颐著《周易程氏传》、朱熹编撰《四书章句集注》。这说明该时期( )
A.三教合一成为主流 B.科举制发展亟需标准化教材
C.儒学丧失统治地位 D.儒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
1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这些认识( )
A.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B.有利于强化专制集权
C.强调当政者应以身作则 D.体现了仁和礼的观念
18.《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主张设立监察机构 D.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19.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中国文化是自成一系的,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相互交错的网络系统,且有主有次。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 )
A.多元一体 B.传承有序 C.连续发展 D.一脉相承
20.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与孔子相比,荀子主张( )
A.先义后利 B.取义舍利 C.重义轻利 D.循义取利
二、材料分析题
21.文化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 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 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 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易中天
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黄宗羲)。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易中天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括?选取材料中的四位思想家,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的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政治上,“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无道”。孔子的“有道”具有两个特点:所有的人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靠“仁”来实现和谐,具体表现为富民足君和先德后刑的政策。这一理论在当时以及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者自我认识、自我批评和自我调节的理论依据。
——据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汉武帝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儒家的德治仁政学说又能为君主政治进行某种修饰和补充。因此,武帝之崇儒并非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全部政策的出发点,而是注重儒术的“文饰”功能。
——据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所谈的“有道”的标准;概括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产生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特点。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C
6.D
7.B
8.B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C
16.D
17.C
18.D
19.A
20.D
21.(1)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思想主张:孔子:“仁”(或者“仁者爱人”)、“礼”(或者“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的辩证法。庄子:“齐物”、“逍遥”。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苦干、自我牺牲。韩非子:严刑峻法、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术势结合。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治,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建立天下之法,工商皆本。
(3)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22.(1)标准:礼与仁。
积极意义: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提供理想政治的标准和基本原则;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自我认识与反思的理论依据。
(2)特点:汉武帝尊崇儒学是注重儒学的“文饰”功能,而不是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全部政策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