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诗三首(习题)-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890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课 古诗三首(习题)-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890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课 古诗三首(习题)-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展开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三首 课时练
一、根据语境,读拼音写汉字。
拂xiǎo( ),我还在熟睡,妈妈就起床去东山采sāng( )叶了。春耕夏yún( ),zhòu( )夜辛勤劳作的妈妈,鬓角添了很多白发。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供耕织(gōng) 绩麻(jì) B.依傍(bàng) 寒漪(yī)
C.稚子(zhì) 银钲(zhèng) D.玉磬(qìng) 水满陂(pō)
三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昼出耘田夜绩麻( )
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 )
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 短笛无腔信口吹( )
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解”的意思是________,“供”的意思是________ 。读了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 )
A.父母劳动紧张,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非常辛苦。
B.在大人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也在桑树荫下学种瓜,体现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C.孩子们学大人种瓜,重在表现孩子们太调皮了。
D.孩子应该早点帮助家人做事,不能总是玩闹。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磬”指 __________ 。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五、下列对本课中的三首古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傍”是“傍晚”的意思,点明了儿童“学种瓜”的时间。
B.《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杨万里。这首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儿童弄冰的场景,表现出儿童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的童趣,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C.《村晚》一诗用词贴切自然,如“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六、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满的,山衔着落日淹没了水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读古诗,完成练习。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前两句诗给我们以________和________上的感受。
2.诗中有____,有情,有____,有____,这生动的一幕由____及____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3.根据诗句的意思,将《牧童》改写成一篇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参考答案】
一、晓 桑 耘 昼
二、B
三、ABB
四、1.(1)理解,懂得 从事
小孩子还不懂得耕田纺织的事,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B
- (1)一种打击乐器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及玻璃破碎的清脆的声音
(2) C [来源:Z.xx.k.Com]
五、C[来源:学#科#网Z#X#X#K]
六、1.小孩子在桑树下种瓜的情景。
2.小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线穿着当锣敲打。
3.牧童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不成曲调的笛子。
七、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八、1.视觉 听觉
2景 人物 声音 远 近
3.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是铺在地上的绿毯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随风飘过。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伴着晚风在耳边回荡。吃过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欢快地来到草地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虫鸣,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的月亮,静静地享受着这静美的夜景。
[来源:学。科。网]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