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1
    第1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2
    第1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1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共15页。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②耘田:除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⑤未解:不懂。⑥供:从事,参加。

     

    1.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儿女各当家”指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村庄儿女、童孙,耘田绩麻、学种瓜。    

    2.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3.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4.儿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人物及其活动的掌握。

    解答时需逐句读古诗,找出其中的人物,然后根据人物找出其劳动内容。

    结合诗歌内容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可知,诗中描写的人物有村庄儿女与童孙,分别在耘田绩麻、学种瓜。

    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整体把握题目含义,结合诗句语境完成作答。

    村庄儿女各当家意思是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故儿女各当家指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先概括一、二句描绘的景象,即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意思是:白天出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抓住耘田”“绩麻,可知描绘的是农村生活;再说说表现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诗题为四时田园杂兴,指出了诗歌写的是农村见闻。诗句描绘了农忙时节农村男女老少一起忙碌的景象,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能力。

    诗句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幼童学种瓜的细节,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从古诗中可以看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劳动人民都不得空闲,从而体会到他们繁忙的生活状态。作者描述农民的生活,并刻画了小孩子的劳动场面,正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据此整理作答。

     

    (二)阅读。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③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5.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6.解释词语

    稚子(             )  金盆(         ) 玻璃(           )

    7.“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8.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9.读一读下面这句诗,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乐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答案】

    5zhēng qìng   

    6.指幼小、天真的孩子。     铜盆。     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7B    

    8.清晨,儿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钲。    

    9.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解析】

    5.本题考查字音认读。对于古诗中不常用的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注音,如果课文中没有标注,可以借助字典查找,认读要严谨,诵读古诗才不会读错字音。

    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稚子在古诗后面的注释中可以找到答案。作为课本中的古诗,每个字词的意思都需要熟练掌握。尤其是古今异义、一字(词)多义的。

    金盆不是指用黄金打造的盆,而是铜盆。

    玻璃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透明的玻璃,而是一种水玉,玉石的一种。

    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别。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诗句的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作者将冰块敲出的声音比作玉磬的声音,把冰块摔落地上破碎的声音比作美誉摔碎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先弄清每个字词的含义,再连起来,调整语序补充字眼,使句子变得通顺。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连起来,整理通顺则为: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这道题要解决浮现的画面”“体会的乐趣两个方面,画面的描述要比诗句翻译更详细具体,在诗句意思理解正确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具体的时间、地点,可以描写一下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周围的环境,让画面更丰富和生动。

    情感体会要代入自己的想象,感同身受,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孩子,你会想什么,感觉怎么样。如此,就能体会到孩子兴致勃勃,聪慧又顽皮的形象,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雀跃。

     

    (三)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浸寒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为加点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  (    )

    11.为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短笛无腔信口吹。

    1)腔(    )口腔曲调用来盛东西的物品

    2)信口(    )大口特意发出的声音随口

    12.诗中表示“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意思的诗句是                                                                                                        

     

    13.对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

    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

    对孩童不成调的曲子,诗人是不屑于去评价的。

    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

    14.通过你的理解,说说诗中描写的分别是什么时间和地点。

     

     

    【答案】

    10bēi        

    11        

    12.山衔落日浸寒漪    

    13   

     14.傍晚,池塘边。

    【解析】

    10.本题考查字音。

    需要学生平时注意所学汉字的拼音与声调,做到能够正确的拼写。

    陂:bēi,池塘。

    漪:,波纹。

    1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根据这句诗的意思来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为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是曲调的意思,选信口吹是随意,故选

    1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故诗中表示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意思的诗句是山衔落日浸寒漪。  

    13.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正确,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

    错误,正因为牧童不成调的曲子使整首诗看上去更加有着乡村生活的闲情逸致,所以说法错误。

    正确,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14.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的意思是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由池塘、落日可知时间是傍晚,地点是池塘边。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作家书意万重①。

    匆匆说不尽,行人②发又开封

    [注释]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②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15.“欲作家书意万重”中“重”的正确读音是(       

    Achóng Bzhòng

    16.尝试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

    1)欲:______________2)恐:______________

    3)临:______________4)开封:_____________

    17.理解诗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是:                                                                                                        

     

    18.诗人在捎信人即将出发时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

    15A   

     16.想要。     担心。     将要。     把封好的信拆开。    

    17.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18.诗人将已封好的信又拆开了。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深怕有所遗漏。

    【分析】

    15.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欲作家书意万重,读音  zuò  jiā  shū    wàn  chóng

    16.本题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1)欲:想要。(2)恐:担心。(3)临:将要。(4)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17.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可知,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深怕有所遗漏。

     

    (二)类文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9.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图。其中_____________和结句中的______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0.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2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22.____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答案】

    19.扑蝶     花落未成阴     菜花    

    20 急走        

     21.白描    

    22.无处寻

    【解析】

    19.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诗文内容,理解每层的意思,进行合理地分析、概括。

    20急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此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动作描写贵在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而肖像、表情等描写则主要是描绘人物的静态。

    21.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22无处寻这三个字运用得非常巧妙,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这体现了作者较高的文学造诣。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①停棹②坐船中。

    怪生③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篙(gāo):撑艇的竹竿或木杆。②棹(zhào):船桨。③怪生:怪不得。

     

    2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歌描绘的画面。

     

     

     

    24.假如你是诗人,看到诗中描绘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答案】

    23.示例:一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明明没有下雨,他们却撑起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把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使船前行啊!   

    24.示例:这两个小孩真是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啊!

    【解析】

    2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熟读古诗,结合注释体会诗句的意思。找出描写到的所有事物;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词,将这些景物加以描述;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语言简洁,还要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4.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诗文大致内容,诗中两小童之所以打伞,是因为他们把伞当作了船帆,而这样的行为也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可爱。结合实际发挥想象,如果是作者会对两个小孩心生怜爱,被他们的可爱过感染等。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课内外对比阅读。

    桑茶坑①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②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③,一牛吃过柳阴④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②晴明:晴朗,明澈。③眠正着:正睡得酣甜。④柳阴:柳下的阴影。

     

    25.选一选。

    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    )季节。

    A.初春  B.初夏  C.初秋

    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    )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

    26.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____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

    27.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草满花堤水满溪。(    )

    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

    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2)一牛吃过柳阴西。(    )

    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

    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

    28.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

    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                                                                                                        

     

    29.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

    B.《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

    C.《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

    【答案】

    25B     C    

    26.儿童牧牛     花、草、溪水、柳阴、牛          童子柳阴眠正着    

    27B     A    

    28.他急得直跳,才睡一会儿,牛跑哪儿去了?他赶紧四处寻找,草地上空荡荡的,小溪边也看不见牛的影子,忽然,他的目光捕捉到了大柳树后忽隐忽现的牛尾巴!哈哈,找到了!    

    29C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30.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色。

    A.早春 B.晚春 C.初夏

    31.“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_______”一词。

    3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30A    31     拟人     百尺   

     32.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古诗文阅读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①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②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③欲不胜④簪⑤。

    【注释】①破:沦陷。②烽火:这里指战争。③浑:简直。④胜:能承受。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33.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______(季节)的时候写的。

    34.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    

    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6.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7.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______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和______,更加体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33.春天    34A    35.拟人   

    36.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7 头发     痛苦     愁怨     伤时忧国、思念家人

     

    (七)对比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①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②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③思:意,情绪。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38.【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_______”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____________所见到的情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爱的行为,表达出对___________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____________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_____________的情景。

    39.【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8 梅子     芭蕉     柳花          对乡村悠闲生活的喜爱     乘舟路过安仁县时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两个孩子把伞打开,借风力让船前进     儿童的喜爱     捉柳花     打开伞使风    

    39.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八)课外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玉笛:精美的笛子。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40.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  )

    A.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洛城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字。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C.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字。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曲声,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41.本诗的关键词是(  )。

    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此夜

    42.“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4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答案】

    40B    41C    

    42.听到《折杨柳》笛曲。    

    43C

     

    (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4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46.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47.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48.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案】

    44.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45.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6.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个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7.示例一:字好。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庐山(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显示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示例二:字好。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48.这是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课 古诗三首——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文内外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