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5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6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第8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课件),共18页。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自幼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追求奇拗诗风,开创江西诗派,影响很大。 黄庭坚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 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自由诵读,理解词意【理解】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探讨: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的?明确:循着“寻春”这条线索,可以看到词人先是自行寻春,再是请人唤春,最后是询问黄鹂,写得一波三折,婉转多姿,心情也由急切期待转为怅然若失。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1)拟人(或比拟);(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课堂合作探究:阅读黄庭坚《清平乐》,完成下列题目。1.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和追求。2.说说本词在构思上有哪两点新奇之处。①拟人手法②想象新奇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象,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的? 明确:春天的来去,是没有踪迹可寻的,因而也就找不到一个能唤回春天的人。下边再转,拓出新的境界。既然无人能知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黄鹂了。这里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著。黄鹂是春夏之际最活跃的鸟,也可以说是最欢快的象征。也许,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吧。但是,黄鹂的鸣啭,人是不能理解的。最后,由于无人理解黄鹂的语意,它只好无可奈何地乘风拂过蔷薇花,远远地飞走了。词在这里结束,给人留下了美丽而又悠长的韵味。就这样词人通过奇妙的、一连串的想像,把惜春之情、寻美之意,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扩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虞 美 人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1.该词第二句写梅有何作用? 南朝陆凯寄赠范晔梅花一枝并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这首词时,词人已是花甲之年,正在宜州贬所。后来,梅花便成了江南春信、故乡消息的象征。天涯沦落,忽见江南春信,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枝头盛开的梅花,沐浴阳光,独占春色,一派生机勃勃,不仅重现昔日江南的梅韵,也是作者不同流俗的兀傲个性的写照。 2.“玉台弄粉”的典故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玉台弄粉”用的是南朝刘宋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据说梅花飘落寿阳公主额,成五色花。后来民间姑娘竞相效仿,成为一种时妆。作者早年有倚红偎翠的风流经历,但十年的迁客生活,终使少年的欢乐化为沦落天涯、不胜今昔的落寞情怀。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