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3.通过实验探究,养成善于观察、记录、分析的习惯,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等概念。
难点:从微观层次认识溶液的形成。
三、教学准备
沾有不同污渍(糖渍、盐渍、碘渍、油渍)的棉布、水盆、烧杯、洗洁精、汽油、酒精、试管、红墨水、酒精、胶头滴管,烧杯、记号笔和白板笔。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食盐的溶解
实验操作:
现象:
微观解释:
溶液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酒精。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
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
命名:“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
用途: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PPT展示图片。
【讲述】海水、河水、湖水、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因为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
【提问】海水、河水、湖水中都溶解了很多物质,是一种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呢?
倾听、讨论。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准备。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一、食盐的溶解
【过渡】我们通过探究食盐溶于水来揭开物质溶于水的奥秘。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的步骤。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总结】食盐“消失”,得到无色透明的盐溶液。
【追问】请同学们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3.如果将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会有食盐颗粒析出吗?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观看动画氯化钠溶解的微观动画。
【展示】展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讲述】当把氯化钠加入到水中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并与水形成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并且都在不断的运动,所以宏观上表现为均一性;微观上表现为稳定性。
【总结】现在回到刚才提出的那三个问题。氯化钠会消失是因为溶解到水中了,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处一样咸;如果条件不变就不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测。
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动画。
观看PPT,修正自己的观点。
倾听、理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
通过追问,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
通过氯化钠溶解的微观模拟动画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让学生理解食盐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
二、溶液
【讲述】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像茶水、啤酒、消毒酒精等都是溶液。
【提示】① 一种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能有一种溶剂。
如汽水中含有多种溶质,但溶剂是水。
②“分散”不是“反应”。
③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
④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虽然均一、稳定,但它不是混合物。
【过渡】水在生产、生活中是最常见的溶剂,除了水还有其他物质能做溶剂吗?我们通过下面这两个实验探究一下。
【布置任务】每个活动小组有4块布料,其中灰色一号上沾有糖渍,灰色二号上沾有碘酒,灰色三号和四号上都沾有油渍。请同学分组团结协作,将布料上的污渍清洁干净。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探究。
【提示】
1.先用水清洗这三种污渍,看能否清洗干净?
2.再用洗洁精和汽油清洗油渍,会出现什么现象?
3.碘酒用什么更容易清洗掉?
【交流讨论】
1.水可以洗掉糖渍,但洗不掉油污和碘,这说明了什么?
2.碘用水洗不掉,但用汽油可以洗掉,这又说明了什么?
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
1.水能溶解糖,但不能溶解油污和碘。
2.碘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3.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过渡】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刚才我们用到的溶质都是固体,液体可以做溶质吗?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演示教材实验9-3,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表格。
【讲述】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溶质可以是液体、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能做溶剂,但需要注意的是两种互溶性液体,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如果有水,水是溶剂。
【过渡】如何给溶液命名呢?溶液命名有什么规则呢?
【讲述】溶液的命名规则是:“溶质名称+的+溶剂名称+溶液”。水做溶剂时,命名为“溶质名称+溶液”。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蔗糖溶于水叫蔗糖的水溶液或蔗糖溶液。
【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吗?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黄泥、食用油会溶于水吗?
【总结】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如黄泥、植物油就不能溶于水。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如泥土溶于水会形成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如将油与水混合就会形成乳浊液。
【讲述】溶液对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都有重要意义,土壤里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能被植物吸收。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等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大多数是在溶液中发生的;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实验很多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倾听、记忆。
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思考原因。
按照提示进行实验。
对前面的实验活动进行思考,进行分析并回答。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观察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理解并记忆。
理解并记忆。
倾听并理解。
倾听、理解。
通过讲述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通过讲解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溶解基本性质的理解。
利用贴近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这些现象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并为解决后面提出的问题打下基础。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让学生知道溶质、溶剂的种类、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溶剂。
让学生明确溶液的命名规则。进一步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
让学生理解溶液 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环节三拓展延伸
【展示】分散系。
观看PPT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理解分散系。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27页。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初中化学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件展示,同时发现,实验9—2,实验9—3,实验9—4,拓展、能力提高,课外交流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2 化学肥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