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反应规律很重要-备战中考化学必背手册(南京专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740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4 反应规律很重要-备战中考化学必背手册(南京专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740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4 反应规律很重要-备战中考化学必背手册(南京专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740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中考化学必背手册(南京专用)
专题04 反应规律很重要-备战中考化学必背手册(南京专用)
展开04--反应规律很重要
一、核心物质的性质规律
1.氧气的化学性质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如3Fe+2O2Fe3O4。
(2)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如4P+5O22P2O5。
(3)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4)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如CH4+2O2CO2+2H2O。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与碱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
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2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还原性:
3CO+Fe2O32Fe+3CO2(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Cu+CO2(现象:黑色固体变红,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4.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如3Fe+2O2Fe3O4,2Cu+O22CuO。
(2)活泼金属+酸―→盐+氢气,如Fe+H2SO4===FeSO4+H2↑,2Al+6HCl===2AlCl3+3H2↑。
(3)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NO3)2。
注意:①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从而保护内部的铝不再被腐蚀,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②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2的亚铁盐,而非+3价的铁盐;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也显+2价。
5.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或酸溶液中都含有H+)。
(1)酸+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酸+碱―→盐+H2O,如HCl+NaOH===NaCl+H2O。
(3)酸+某些金属―→盐+H2,如2HCl+Fe===FeCl2+H2↑。
(4)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H2O,如6HCl+Fe2O3===2FeCl3+3H2O。
(5)酸+盐―→新酸+新盐,如2HCl+CaCO3===CaCl2+H2O+CO2↑。
6.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或碱溶液中都含有OH-)。
(1)碱+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碱+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简记为“蕊”蓝、“酚”红)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如2NaOH+CO2===Na2CO3+H2O。
(3)碱+酸―→盐+水,如2NaOH+H2SO4===Na2SO4+2H2O。
(4)碱+盐―→新碱+新盐,如2NaOH+CuCl2===Cu(OH)2↓+2NaCl。
7.常见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如CuSO4+Fe===FeSO4+Cu。
(2)盐+酸―→新酸+新盐,如AgNO3+HCl===HNO3+AgCl↓。
(3)盐+碱―→新碱+新盐,如MgCl2+2NaOH===Mg(OH)2↓+2NaCl。
(4)盐1+盐2―→新盐1+新盐2,如Na2SO4+BaCl2===BaSO4↓+2NaCl。
二、金属活动规律(按5个一组背诵)
(一)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二)排在氢以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如:Zn+H2SO4=ZnSO4+H2↑
(三)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盐溶液中较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
如:Fe+CuSO4=Cu+FeSO4
(四)金属与酸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律
1、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族。
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电子层数相同。
3、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0族除外)。
4、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族序数,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5、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二)元素周期表递变规律
1、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2、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3、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
5、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高;
四、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五、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六、酸碱度(pH)规律
(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碱性。
(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七、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
(一)酸与碱反应:
如:2NaOH+H2SO4Na2SO4+2H2O
(二)酸与盐反应:
如: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碱(可溶)与盐(可溶)反应:
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四)盐(可溶)与盐(可溶)反应:
如:Na2SO4+BaCl2BaSO4↓+2NaCl
(五)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如: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六)酸性氧化物+碱→盐+H2O
如:CO2+Ca(OH)2=Ca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