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物理同步 章节检测 第1章 机械运动(选拔卷)(教师版含解析)
展开第一章 机械运动
选拔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8m B.3.3m C.4.8m D.5.5m
解: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国旗宽度在3.3m左右。
答案:B。
2.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悬停
解: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说明地面相对飞机垂直运动,并且距离在不断减小,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应该是垂直降落,故B正确。
答案:B。
3.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
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解:
A、7mm接近一本书的厚度,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茶杯的高度是10cm=100m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5cm左右,即252m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dm=1670m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4.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上升的电梯
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
解: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
乘客相对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它们来说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
乘客相对上升电梯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上升的电梯是静止的,故B符合。
答案:B。
5.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
解:
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00次,1s跳2次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此选项符合实际。
答案:D。
6.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解: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
答案:D。
7.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
答案:A。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解:
A、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
解:共享汽车行驶的路程s=20km,时间t=30min=h;
共享汽车的平均速度:v===40km/h=40×=0.67km/min=40×=11.1m/s,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10.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设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为s和曝光时间为t,下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
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t3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3=.t4时刻上面木块的速度v4=,则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11.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解:设甲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v1=,
乙的速度v2==,
第2次比赛时,s1′=100m+10m=110m,s2′=100m,
因为速度不变,所以甲用的时间:
t1′===t,
乙用的时间:
t2′===t,
因为t<t,即t1′<t2′,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
答案:B。
1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②③正确。
答案:D。
13.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解:
A、前2秒内的路程为s′=3m+5m=8m,则平均速度v′===4m/s,故A错误;
B、后2秒内的路程为s″=5m+7m=12m,则平均速度v″===6m/s,故B正确;
C、3秒内的路程为s=3m+5m+7m=15m,则平均速度v===5m/s,故C错误;
D、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D错误。
答案:B。
14.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则( )
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
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
解:(1)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v甲===0.4m/s;
乙的速度v乙===0.6m/s,
故v乙>v甲;
(2)因为是相向而行,所以有v甲t+v乙t=20m﹣10m或v乙t+v甲t=20m+10m,
代入数值可得:0.4m/s×t+0.6m/s×t=20m﹣10m或0.6m/s×t+0.4m/s×t=20m+10m,
解得t=10s或t=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15.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
解:
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答案: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7.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 3min10s ,合计 190 s。
解:
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所指时间在3min与4min之间,刚超过3min;大表盘分度值为0.5s,指针所指时间在10s处;故时间为3min10s=190s。
答案:3min10s;190。
18.如图所示,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静止 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 运动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时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以岸为参照物,白鹭与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运动。
19.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 船 、 榆堤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解:
(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答案:船;榆堤。
20.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000s,步长是0.5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1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 静止 的。
解:
由题意和图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s=6000×0.5m=3000m,
他步行的速度v===1m/s;
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答案:1;静止。
21.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自己(或动车) 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 50 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 1150 m,所需要的时间是 23 s。
解:
小明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故观察到树木是运动的。
动车的速度:
v===50m/s。
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s=s桥+s车=1000m+150m=1150m。
由v=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t′===23s。
答案:自己(或动车);50;1150;23。
22.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 30 m/s;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 60 m。
解:由图象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该图象反映的是速度﹣时间图象,
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
由图象可知,当t=5s时,对应的纵坐标v=30m/s;
汽车在第5s和第6s的速度都是30m/s,
所以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前进的距离是:s=vt=30m/s×2s=60m。
故答案为 增大,30,60。
23.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20.0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1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s=20.0cm=0.2m;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1m/s;
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不相等,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20.0;1;变速直线。
24.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 8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0.7 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 变慢 。(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解:(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72km/h,即20m/s,
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m/s×0.4s=8m,
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故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0.7s;
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答案:8;0.7;变慢。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2分)
25.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75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0.50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
解:(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
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0.75m/s;
AC段的距离:
sAC=sAB+sBC=5cm+15cm=20cm=0.2m,
AC段所用的时间:
tAC=tAB+tBC=0.2s+0.2s=0.4s,
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vAC===0.5m/s;
(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
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
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C。
(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v2。
答案:(1)加速;(2)0.75;0.50;(3)C;(4)<。
26.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 刻度尺 。
(2)该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小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长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4)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2 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大 (填“大”或“小”)。
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
需要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钟表和刻度尺。
(2)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
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4)由图可知,小车通过的总路程s=60cm=0.6m,所用的时间t=5s,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
小车通过上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3s,小车通过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t﹣t1=5s﹣3s=2s,
根据v=可知,在通过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较短的平均速度较大;
所以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5)因为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所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6)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短,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平均速度的结果会偏大。
答案:(1)v=;刻度尺;(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小;长;(4)0.12;小于;(5)变速;(6)大。
27.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将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如图A、B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应选择图 乙 中所示的位置(乙/丙),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2)在实际实验时,发现该实验有两处操作比较困难
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运动的轨迹类似于“S型”,运动的路程与测量结果不符,请你帮忙改进,你的方法是 选用质量较大的纸锥(或在纸锥内放入一个较重的小物体) (写出一种即可);
②在实际测量时,发现纸锥 下落的时间 (下落的距离/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
a采用锥角较 大 的纸锥进行实验(选填“大”或“小”);
b增加纸锥下落的 高度 。
(3)经过以上改进以后,某小组利用频闪照片拍摄处其中一个纸锥下落的过程,如图丁所示,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后不变 (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
(4)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0.2 m/s。
(5)图戊中能反应纸锥下落时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A
解: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且纸锥是下端着地;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
(2)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可能是纸锥较轻,重力较小、阻力较大,所以可选用质量较大的纸锥(或在纸锥内放入一个较重的小物体);
②在实际测量时,纸锥下落快,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增大锥角可增大空气阻力),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由图丁可知,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4)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由图丁可知,AB间的运动时间t=0.2s×2=0.4s,
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v===0.2m/s;
(5)由纸锥的运动照片可知,在相等时间t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由v=可知纸锥的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由图象可知,A的图象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先变大后不变,故A正确。
答案:
(1)乙;
(2)①选用质量较大的纸锥(或在纸锥内放入一个较重的小物体);②下落的时间;a.大;b.高度;
(3)先变大后不变;
(4)0.2;
(5)A。
四、计算题(28题5分,29题4分,共9分)
28.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交车站与同学汇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解: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
v1===36km/h;
36km/h=36×m/s=10m/s;
(2)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由v=可得,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的时间:
t2===0.56h。
答:(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36km/h,合10m/s;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0.56h时间。
29.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55km,其中主桥长29.6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km。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全程小轿车限速100km/h。
(1)一辆小轿车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若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时间是30min,请通过计算说明是否超速。
解:已知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设计速度100km/h,
由v=可得,轿车按照设计的速度通过港珠澳大桥需要的时间:
t===0.55h。
(2)轿车通过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速度:
v′===83.2km/h<100km/h,
可见,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没有超速。
答:(1)一辆小轿车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0.55h。(2)若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没有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