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展开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阐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教学难点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结合课件,提出问题串。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2、新课讲授教师结合课件,讲解血液经过离心或静置出现分层现象。课件给出检验报告的一部分内容,提出该报告中的男子是否处于健康的状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分成了几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层现象?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分别位于哪一层?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教师引导学生给出答案: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它们的比重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分成上下两层,两层中间还有一薄层白色物质。 2.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分以及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的。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中。3.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类。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教师课件给出血液加入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的对比图。讲解血液的组成。一、血浆课件给出血浆成分示意图。带领学生了解血浆的成分,讲解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二、血细胞教师给出人血永久涂片的示意图。带领学生区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讲授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特征和功能以及对应的症状。红细胞:特征:形状为两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中间较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寿命不长,一般只能生存120天左右。富含血红蛋白,因此红细胞呈红色。功能:运输氧气。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贫血时面色苍白并有头晕、乏力、气急等。多吃含有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木耳、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白细胞:特征: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有细胞核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过多,可能有炎症。血小板:特征:很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功能:加速止血和凝血。教师结合课件解释血小板的止血凝血过程。血小板过少,可能会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或血友病;血小板过多,可能会出现血栓。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课件给出答案:最后,教师结合课件总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四、板书设计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