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春夜洛城闻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篇古诗,是李白客居洛阳时的所闻所感。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诗都是古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通过对春夜笛声的细腻、夸张描写,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 “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初一学生由于自身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和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知人论世—听读朗读—品味诗句—知识迁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弥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法。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不同意象的组合对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上学期我们学了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马致远及无数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呢?(《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明月从而引发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夜洛城闻笛》。
(多媒体展示文题《春夜洛城闻笛》)
二、走进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歌豪迈奔放、清新俊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李白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夜晚宿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四、朗读诗歌
1、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朗读。
2、生听朗诵音频,注意字音和节奏。
3、请学生代表朗读,生集体朗读。
五、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理解重点词
玉笛:笛子的美称。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笛:芦管。)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2、诗句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六、品味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②“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门飞来给在外的游子们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以抒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③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忽隐忽现,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①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
② “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①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离别情。长安灞桥是有名的送别之地,唐朝时,灞桥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送。
②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七、主旨探究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八、吟诵诗歌
结合自己的体会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九、课后思考
① 还有哪些有关折柳赠别和闻笛思乡的古诗?
赠别——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② 诗中出现“柳”“笛”意象,是否一定表示思乡之情?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惬意)
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闲适)
十、课后作业
搜集课外古诗,分析不同意象的组合对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作用。
十一、板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
暗 闻
春夜闻笛 折柳 故园情
散
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