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测试题
展开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西欧封建社会
1.(2021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期中)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
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2.(2022广东汕头开学考试)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封臣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
A.具有一定契约性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按等级严格划分 D.以封君为绝对核心
3.(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八中期中)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 )
A.解决了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
B.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产物
C.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D.无法集权,具有明显局限性
4.欧洲中古时期的庄园出产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的物品,是一个“乡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5.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表明庄园法庭 ( )
A.是领主奴役佃户的凭借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C.起到了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D.主要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
题组二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6.(2022河南洛阳联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入主英格兰。诺曼人不仅带去了法语和决斗裁判法,还带去了一批精通罗马法和教会法的僧侣与牧师。通过他们的活动,英格兰接触到了当时欧洲大陆文化的主流。从此,“英国离开了北欧并跻身于法国文化和地中海文化之列”。据材料可知,威廉一世入主英格兰 ( )
A.实现了罗马法律的复兴
B.助推了社会的发展
C.开启了欧洲文化的交融
D.促进了王权的加强
7.“中古时期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材料表明中古时期的城市 ( )
A.获得了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
C.人人自由平等
D.已享有司法特权
8.(2021重庆八中期末)中世纪,英、法等国的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一般都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 )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9.(2021湖北期中联考)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会对信徒从出生到死亡的大多数行为享有司法管辖权,如结婚与婚姻的终止、子女的合法性、商业与金融行为、合法的劳动时间与劳动条件、济贫、遗嘱与葬礼等。这表明当时教会 ( )
A.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
B.经济实力非常雄厚
C.对社会生活影响广泛
D.等级制度异常森严
题组三 拜占庭与俄罗斯
10.(2021福建三明三校期中联考)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但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这段话实质上说明了拜占庭帝国 ( )
A.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
B.具有故步自封的特点
C.是沟通东西方间的桥梁
D.帝国内部没有创新力
11.(2022江苏南京期中)拜占庭帝国特别注重继承古典文化的遗产,它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以及由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
B.从丰富的遗产中获得政权认同
C.冲破宗教对人民的束缚
D.为复兴人文主义提供文化来源
12.(2021吉林白城一中月考)伊凡四世继位前后,俄罗斯各地王公仍世袭领地,割据势力依然强大;国家官僚机构不完善,难以有效控制地方;各地民众反抗风潮渐兴。材料反映了 ( )
A.俄罗斯尚未实现统一
B.改革具有必要性
C.俄罗斯并未建立专制体制,民主色彩浓厚
D.对外扩张无法稳定国家的统治
13.(2022山西榆次一中月考)伊凡四世亲政之后,按职能分工的“衙门”(政厅)代替了按地域分工的宫廷机关。比如1550年伊凡四世成立了军务驿站办公厅,要求其负责军队在行军期间的物资转运并总管组织服役人员调动、征收驿务税的相应事宜。这些“衙门”的建立 (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精简了地方行政机构
C.废除了等级制度
D.使俄国进入封建社会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内涵
1.(2022山东德州期中)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国王只不过是贵族中的一员,与其他贵族相比,没有多少特权,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10世纪时的法国国王如果离开自己的领地就不得不带上卫队,以防被强盗甚至其他贵族抢劫。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B.西欧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
C.天主教会控制世俗世界
D.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2.(2021山东日照月考)中古时期的欧洲农民,农忙时在庄园里从事田间劳役,包括耕地、播种、收割、剪羊毛、除草等。农闲时还要为庄园领主进行家庭劳役,如修缮房舍、磨面、制酒、打铁、制作武器等。据此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 ( )
A.农民劳役负担沉重
B.庄园是基本经济组织
C.地租形式较为单一
D.手工业门类较为齐全
3.(2022安徽A8联盟校级联考)当罗马天主教会成为一个兼具政治、精神力量的强大实体时,它也仍然需要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的利益,并由此来给这些骑士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和发泄武力的机会,进一步将其暴戾习气转化为高尚的英勇品质以及为基督而战的忠诚信仰。由此可知,罗马天主教会对骑士的培养 ( )
A.是以驯服骑士暴戾习气为主
B.旨在塑造西欧社会行为规范
C.以教会扩张自身势力为动机
D.意在构建宗教社会价值体系
4.(2022江西赣州月考)古罗马松散的行省制使得各城市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古时期,在西欧兴起的城市大多数坐落在原来罗马城市所在地,故罗马城市管理制度也保持得较为完整。由此可知,古罗马城市的遗存推动了中古西欧 ( )
A.封君封臣制度建立
B.分裂割据局面不断扩大
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城市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题组二 中古时期东欧文明的内涵
5.《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 ( )
A.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C.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
D.罗马法对宗教皇权未构成制约
6.(2021江苏淮安期末)6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宫廷节日、赏赐臣下等活动中耗费了大量精致奢华的丝绸制品。此外,拜占庭皇帝每年都向圣索菲亚大教堂及其他重要的教堂捐赠精美丝绸。这表明 ( )
A.丝绸成为拜占庭人的主要衣料
B.拜占庭帝国的丝绸生产能力较强
C.拜占庭帝国控制丝绸贸易网络
D.丝绸成为具有政治性的特殊商品
7.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别具特色,尤其是圣像画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眼睛的画法最为突出。俄罗斯的国徽也与拜占庭文明有关。上述现象表明 ( )
A.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C.俄罗斯文化融合了拜占庭文明
D.拜占庭与俄罗斯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题组三 综合题组
8.(2022河北创新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僧侣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形成社会下层。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形成了僧侣、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编造了“宇宙秩序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11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形成。
——摘编自朱伟奇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材料二 中世纪末期,反动的等级制已是危机四伏。新的集团的不断出现,集团增多,要求分享权力;等级团体观念淡化,由尽忠集团转向为个人谋利益;个人意识增强在经济、政治、生活、意识形态方面有反映;各等级间,特别向贵族转化,界线松动门户增多,等级间的流动性加快;封建义务逐渐货币化,人的财富意识变重,财富标准开始代替等级的权力标准;专制政体对等级进行了摧毁性的破坏。
——摘编自孙守春
《论西欧中世纪等级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末期西欧等级制危机的表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基础过关练
1.C | 2.A | 3.B | 4.A | 5.C | 6.B | 7.A | 8.C |
9.C | 10.B | 11.B | 12.B | 13.A |
|
|
|
1.C 根据“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可以看出,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从中央到地方权力的割裂,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也不利于王权的加强,C正确,排除D;材料与封君封臣的身份和教会势力无关,排除A、B。
2.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君授予土地给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根据材料信息“在封臣的效忠誓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封臣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可知,封君和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性,故A项正确;封君与封臣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等级严格,故C项错误;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域内独立行使权力,故D项错误。
3.B 据材料可知,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某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封君封臣制度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故选B项。
4.A 根据材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经济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故A项正确。
5.C 材料“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表明庄园法庭起到了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故选C项。
6.B 根据“英格兰接触到了当时欧洲大陆文化的主流。从此,‘英国离开了北欧并跻身于法国文化和地中海文化之列’”可知,威廉一世入主英格兰,使英格兰接触到当时欧洲大陆的主流文化,助推了英格兰社会的发展,故B项正确。
7.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城市规模不大,多数城市是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常常受到封建领主的控制和盘剥。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自治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干没有体现,故均排除。
8.C 中世纪,英、法等国的国王颁发特许证书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受到冲击,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故选C项。
9.C 材料“如结婚与婚姻的终止、子女的合法性、商业与金融行为、合法的劳动时间与劳动条件、济贫、遗嘱与葬礼等”体现的是中古时期的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明当时教会对社会生活影响广泛,C正确。教会并不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A排除;B、D说法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10.B 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等信息可知,拜占庭帝国具有故步自封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拜占庭帝国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帝国内部没有创新力”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11.B 拜占庭帝国注重继承古典文化的遗产,其目的在于从丰富的遗产中获得政权认同,维护帝国统治,故B项正确;“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冲破宗教对人民的束缚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为复兴人文主义提供文化来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2.B 材料体现的是伊凡四世继位前后,俄罗斯地方势力割据,民众反抗激烈,说明改革势在必行,故B正确。A、D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地方割据并不等于民主色彩浓厚,排除C。
13.A 根据材料可知,伊凡四世改组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伊凡四世以“衙门”代替宫廷机关,成立了军务驿站办公厅,无法体现“精简了地方行政机构”,排除B项;伊凡四世改革没有废除等级制度,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些机构的作用,排除。
能力提升练
1.D | 2.A | 3.C | 4.C | 5.A | 6.D | 7.C |
|
1.D 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国王的权力非常有限,意味着在当时封君封臣制度背景下,国王仅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封君封臣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排除A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是在13、14世纪,排除B项;C项内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A 中古时期欧洲农民农忙时从事的田间劳役名目繁多,农闲时还要承担相应的家庭劳役,这反映出农民劳役负担沉重,A正确;B、C、D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C 根据材料“将其暴戾习气转化为高尚的英勇品质以及为基督而战的忠诚信仰”可知,罗马天主教会通过为骑士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武力的机会,以发动战争来满足自身扩张的需要,C项正确;罗马天主教会通过对骑士的培养来扩大自己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对骑士的要求和规范,而不是西欧社会,故排除B项;D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排除。
易错分析 |
西欧封建制度演变的趋势 (1)政治上,由封建等级制过渡到等级君主制。 (2)经济上,从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到城市复兴与商品经济发展。 (3)文化上,从宗教神学控制思想到大学兴起。 |
|
4.C 古罗马城市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中古时期西欧兴起的城市多坐落在原来罗马城市所在地,故罗马城市管理制度也保持得较为完整,这意味着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独立性也会增强,推动了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故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和古罗马城市的独立性无关,排除A项;分裂割据局面与城市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实当时的城市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排除D项。
5.A 材料信息体现了《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效力,“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是在强化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故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选A项。
6.D 拜占庭帝国将丝绸作为宫廷节日、赏赐臣下和捐赠教会等活动用品,这有利于笼络贵族阶层和教会势力支持皇权,这表明丝绸成为具有政治性的特殊商品,故D项正确;精致奢华的丝绸并非普通人的主要衣料,而是帝王行赏、赠予的用品,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这些丝绸制品是由拜占庭帝国本土生产还是通过商贸获取的,排除B、C两项。
7.C 材料信息体现了俄罗斯在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都融合了拜占庭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故C项正确。
8.答案 (1)原因: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的融合;日耳曼人社会的分化;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宣传。
(2)表现:许多新的集团产生并要求分享权力;等级团体观念弱化;个人意识增强;等级间流动界线松弛、等级间的流动性加快;财富标准开始取代权力标准;专制王权强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历史遗址,由班图人创立的是,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达标测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