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作业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作业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作业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当堂检测题
展开梯度作业·练素能
一、素养达标
1.(2022·江苏期中)庄园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庄园里的村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这段材料说明( B )
A.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
B.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C.庄园里的村民实行集体劳动
D.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的信息可知,当时的庄园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庄园里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好,排除A项;根据材料“庄园里的村民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可知,庄园有个体劳作,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庄园里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排除D项。
2.(2022·江苏期末)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A )
A.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
B.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市民和商人
C.庄园陪审团主宰人们精神生活
D.庄园经济建立在城市自治基础之上
解析:据题意可知,庄园中的事务、司法诉讼、秩序维持等都依靠庄园自己的民众,说明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A项正确;市民和商人生活在城市中,不是庄园中的劳动者,排除B项;“主宰”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庄园经济和城市自治无关,排除D项。
3.(2022·云南昆明)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盛行,比如尼德兰等低地国家通常会顺着其领土的轮廓将地图描绘成一只雄狮,而法国则流行着“四方”“五角”“六边形”的几何理念。这表明当时( B )
A.商业革命推动着地图产业的发展
B.王权力量已成为民族国家的代表
C.宗教战争改变了欧洲的地理疆界
D.几何学成为科学革命的实质内涵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干中“地图”“国家”“法国”“雄狮”“几何理念”都是民族国家的标志,这种现象的出现体现了王权力量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地图产业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欧洲的地理疆界以及科学革命无关,排除C、D两项。
4.(2022·河南南阳)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D )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C.神学束缚,禁锢人性
D.教俗二元、相互竞争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296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无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的敕令,与教会对抗,说明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D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当时宗教改革还没有开始,排除B项;“神学束缚,禁锢人性”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5.(2022·湖北期中)“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此材料表明,大学的形成( A )
A.促使城市更加繁荣
B.利于城市封建经济的发展
C.使城市获得自治权
D.使城市政治制度更加民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形成对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表明了大学的形成促使城市更加繁荣,A项正确;城市中要发展工商业而不是封建经济,排除B项;大学不能使城市自治,排除C项;材料与城市政治民主无关,排除D项。
6.(2022·辽宁沈阳)据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的48座城市颁布了共计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这些法令法规的颁布,主要源于当时意大利( D )
A.商业贵族与旧贵族争夺城市统治权
B.城市摆脱了罗马教会对世俗生活的影响
C.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自我人格的觉醒
D.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工商业阶层的兴起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之所以颁布这些法规是因为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工商业阶层的兴起,出现了许多奢靡的行为和现象,这些法规就是为了限制这些奢靡的现象,D项正确;这些法规的颁布主要是因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工商业阶层的兴起,A、B、C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7.(2022·江苏期中)西欧城市兴起后,为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选择了支持封建王权,而封建王权则赐给城市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城市与封建王权的这一关系体现了双方( C )
A.共同建立民族国家 B.联合完成国家统一
C.相互协作对抗教会 D.协同限制贵族特权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借助封建王权来抵制教会的掠夺,而封建王权对城市发展给予支持,说明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协作对抗教会,C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国家建立无关,排除A项;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分裂状态,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限制教权,非贵族特权,排除D项。
8.(2022·浙江湖州)1309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边境的阿维农城,此后70年间担任教皇的人选,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反映的实质是( B )
A.体现分权制衡 B.王权得到强化
C.教会势力强大 D.法律意识薄弱
解析:材料“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说明国王的权力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排除A项;教会势力强大与材料“此后70年间担任教皇的人选,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法律意识薄弱,排除D项。
9.(2022·山东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的认识。
答案:(1)特征: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较弱,国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
(2)认识: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兴起是伴随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和工商业复兴及繁荣的必然产物。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经济得到缓慢的复兴,商业贸易逐渐恢复,中世纪初期的以庄园为核心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分化,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大量手工业者的聚居地区,西欧封建领主、教会或国王通过颁发特许状,实施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来维护自己对于城市的领主权。
城市的兴起有利于商品经济(或: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阶层壮大);一些城市以财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王权的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城市兴办大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综上所述,城市的发展是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它不论对近代的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和教育,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为其发生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
解析:(1)特征:据材料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可知,思想上,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据材料一“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可知,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据材料一“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结合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可知,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较弱,国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
(2)认识:本问是认识类问题,这类试题的答题模式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的相关内容。首先指出中世纪晚期城市兴起是植根于西欧封建经济中,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然后具体分析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最后指出城市兴起对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的重要意义。例如: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经济得到缓慢的复兴,商业贸易逐渐恢复,中世纪初期的以庄园为核心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分化,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大量手工业者的聚居地区,西欧封建领主、教会或国王通过颁发特许状,实施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来维护自己对于城市的领主权。城市的兴起有利于商品经济(或: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阶层壮大);一些城市以财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王权的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城市兴办大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综上所述,城市的发展是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它不论对近代的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和教育,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为其发生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
二、能力提升
10.(2022·湖南岳阳)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据此可知,在这种制度下( D )
A.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B.封君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C.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D.西欧陷于长期分裂割据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易出现分裂割据局面,D项正确;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1.(2022·山东高考)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B )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王支持城市自治运动来打击封建诸侯、改组御前会议加强王权、借联姻来扩充领土,都是为了加强国王的权力,B项正确;法王的这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的崛起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但不是其目的,排除A、C两项;庄园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
12.(2022·浙江湖州)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规定:“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该材料表明瓦朗西安城( B )
A.实现了市民自治
B.保护商人的经济利益和商业活动
C.市民法律地位很高
D.市民在其他城镇也适用该规定
解析:根据“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可知,瓦朗西安城保护商人的经济利益和商业活动,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瓦朗西安城实现了市民自治,也无法体现市民法律地位很高,排除A、C两项;材料是瓦朗西安城的规定,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城镇,排除D项。
13.(2022·河南南阳)俄罗斯发端于基辅罗斯,公元9世纪,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B )
A.深受古希腊影响 B.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是拜占庭的殖民地 D.没能实现国家的统一
解析:依据材料“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可知,基辅罗斯在文字和宗教方面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B项正确;希腊字母不是古希腊人发明的,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基辅罗斯是拜占庭的殖民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基辅罗斯是否完成统一,排除D项。
14.(2022·河北邢台)拜占庭帝国——千年帝国的兼收并蓄与文化传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国家设立图书馆,出资收集民间古典藏书,挽救了大量濒于佚失、毁坏的希腊古典文献。国立大学中聚集了大批具有世俗学问和基督教知识的学者。东方神秘主义的思想因能够满足拜占庭帝国普通居民在动荡环境中的精神需求,也未遭排斥。于是拜占庭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材料二 公元862年,拜占庭的西里尔兄弟传教之时,为斯拉夫人创造了西里尔字母体系;他们翻译的《新约圣经》和古希腊文献及著作,也奠定了斯拉夫文学的基础。这些都标志着斯拉夫民族文化的开端。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拜占庭帝国时,当地大批学者携带相当数量的希腊古典时期原本著作逃亡意大利。另外,拜占庭文明与阿拉伯文化也在碰撞、融合中相互影响。
——以上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拜占庭文明吸收了哪些文化,并分析拜占庭形成独特文化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案:(1)吸收的文化:古希腊罗马文明、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化。
原因: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特殊地理位置,推动文化交流;政府的努力;各个文化自身的优点;人民精神寄托的需要;知识分子的传承、创造。
(2)影响:推动斯拉夫文化形成发展;影响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希腊古典文化的保存,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解析:(1)吸收的文化:依据材料一“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可以得出古希腊罗马文明、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化。原因:依据材料一“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以得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特殊地理位置,推动文化交流;依据“国家设立图书馆,出资收集民间古典藏书,挽救了大量濒于佚失、毁坏的希腊古典文献。国立大学中聚集了大批具有世俗学问和基督教知识的学者”可以得出政府的努力;依据“出资收集民间古典藏书,挽救了大量濒于佚失、毁坏的希腊古典文献”“聚集了大批具有世俗学问和基督教知识的学者”“东方神秘主义的思想因能够满足拜占庭帝国普通居民在动荡环境中的精神需求,也未遭排斥”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各个文化自身的优点;人民精神寄托的需要;知识分子的传承、创造。
(2)影响:依据材料二“他们翻译的《新约圣经》和古希腊文献及著作,也奠定了斯拉夫文学的基础”可以得出推动斯拉夫文化形成发展;依据“拜占庭文明与阿拉伯文化也在碰撞、融合中相互影响”可以得出影响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依据“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拜占庭帝国时,当地大批学者携带相当数量的希腊古典时期原本著作逃亡意大利”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有利于希腊古典文化的保存,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达标测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