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二单元 第3课
【基础巩固】
1.“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之间是一种( )
A.对立关系 B.平等关系
C.雇佣关系 D.契约关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以土地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故选D项。
2.“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中世纪庄园 B.西周诸侯国
C.古希腊城邦 D.印度种姓制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描绘的场景和关键词“领主”“农奴”判断,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庄园的生活,故选A项。
3.“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材料重在描述中世纪西欧(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城市的复兴和自治
C.基督教会势力庞大 D.手工工场不断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描述的是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和自治,故选B项。
4.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答案】B
【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主要反映了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故选B项。
5.“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西方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 )
A.探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
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453年”“君士坦丁堡”可知,材料讲述的是拜占庭帝国,材料认为拜占庭帝国“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因此,材料肯定了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
6.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古罗马法学家负责整理、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完备”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由皇帝亲自编纂颁布 B.内容翔实
C.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D.形式灵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对以往法律的归纳总结,对人的行为详细地作出了规范要求,为调节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故B项正确。
7.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材料反映出( )
A.罗马统治者的法律至上观念 B.万民法不适合罗马社会的发展
C.罗马法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D.罗马法由零散走向体系化
【答案】C
【解析】材料“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表明罗马法是维护统治的工具,故选C项。
8.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从封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选举产生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取代了出身波雅尔贵族的总督和乡长,他们的俸禄由沙皇政府按规定统一下发。这一措施( )
A.目的是减轻百姓负担 B.全面削弱了贵族特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D.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波雅尔贵族的权力被削弱了, 地方权力机关被纳入了中央集权的轨道,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A项;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能力提升】
9.在西欧,任何一块土地一旦封授,土地上的管理权及所有其他的权力包括经济权、司法权、治安权、警察权、铸币权、军事权等全都转移到土地受领人手里,而给他土地的人,即封君,即使他是国王,也都不再对这块封地有任何的管理权力。这说明了( )
A.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失衡 B.直系领主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C.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 D.分封制度下庄园具有独立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领主在获得土地管理权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权、司法权、警察权、铸币权、军事权等全部权力,“封君,即使他是国王,也都不再对这块封地有任何的管理权力”说明分封制度下庄园具有独立性,故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排除C项。
10.中古时期英国的庄园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60%~70%的诉讼涉及领主的经济利益和司法权力;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因此有“司法中有大钱”的俗语。这都说明了庄园法庭( )
A.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 B.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
C.稳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D.促进了君主制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庄园法庭罚款的收入约有一半归领主所有”可知,领主从司法活动中攫取了大量利益,说明了庄园法庭作为统治工具的本质,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领主从庄园法庭中获利的情况,没有体现庄园法庭成为国家立法的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领主与国王之间的关系,不能体现稳定封建等级秩序,排除C项;封建领主通过庄园法庭获得大量利益,这使得封建领主势力壮大,不能促进君主制的发展,排除D项。
11.中古后期的欧洲,城市逐渐成为政治活动的主战场,“最激进的运动总是最先出现在城市”“从12世纪起出现的异端邪说,无一不是在城市中有人皈依”。这一现象说明( )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社会变革 B.社会结构因经济发展而变化
C.城市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D.对外贸易促进思想文化交融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开始兴起,而城市兴起后又逐渐成为政治活动的主战场,说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到14世纪才兴起,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能体现城市出现贫富分化和对外贸易的作用,排除C、D两项。
12.“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可知,中世纪的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
13.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个事例说明了(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利益关系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例反映了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利益关系,故C项正确。
14.《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答案】B
【解析】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法律始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
15.美国学者约翰·麦·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该学者意在( )
A.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 B.分析罗马法对于帝国巩固之作用
C.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D.指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可知,该学者认为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故C项正确。
16.1377年编写的《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它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判断( )
A.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B.莫斯科公国建立统一国家
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沙皇 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它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故A项正确;莫斯科公国建立统一国家是在16世纪,排除B项;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沙皇是在1547年,排除C项;12世纪时俄罗斯帝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排除D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世纪,与王权竞争的不仅仅是教皇,国王还面对着相对强大和独立的诸侯和城市。
123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授予其诸侯如下特权(部分):
(一)我们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在损害诸侯的情况下创建新城堡或城市。(二)不允许新市场妨碍前述诸侯的利益。……(十三)被我们的城市所占领的领主、贵族、牧师和教会的土地和采邑应当恢复,此后不再被占领。……(十五)我们的法官不能强迫城市的居民归还移入城市前从他人那里获得的任何财产。……(十七)我们不允许在诸侯的土地上铸造任何钱币。
——摘编自[美]丹尼斯·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
(1)材料中的条令赋予诸侯哪些特权,又有何限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主要特征。
【答案】(1)特权:已建城市和新建城市不得损害诸侯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限制:不得强迫城市居民归还财产;不允许铸币。
(2)主要特征: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采邑制和庄园经济受到破坏;王权逐渐强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