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永兴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永兴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B.通电能运动的机器人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不断传播的电脑病毒
2.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0℃”、“20℃”和“10℃”不同温度条件,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这种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属于( )
A.文献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5.又到了橘子最好吃的季节了,剥开橘子,表面的白色“丝络”在中医上叫橘络,食之有利无害,这些白色的“丝络”属于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结缔组织
6.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C.马铃薯和番茄的食用部分都属于生殖器官
D.构成人体皮肤的细胞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
7.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 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8.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控制物质的进出
C.动植物细胞的分裂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
D.动植物细胞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9.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B.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D.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10.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温室内温度保持白天20℃,夜晚25℃
C.除草施肥
D.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11.红薯和马铃薯中的有机物来自于( )
A.叶肉细胞制造后贮存、运输到根中的
B.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
C.根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D.根细胞合成后并进一步转化而成
12.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1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广泛用于城市街道绿化美化的银杏树有种子和果实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的植物为绿色开花植物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4.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种植了大量树木。工人师傅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塑料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15.如图哪幅图所示的现象表示晚上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 )
A. B.
C. D.
16.下列对叶片各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角质层,属于上皮组织
B.[②]适于接受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C.[③]内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
D.[④]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受水分的影响
17.海洋为我们提供了鲜美的海产品,如海蜇、螃蟹、带鱼、鱿鱼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节肢动物 鱼类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鱼类 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C.鱼类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D.腔肠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软体动物
18.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甲、乙、丙、丁四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将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正确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88
32
5
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丙→丁
19.“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它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下列有关大熊猫的特征,正确的是( )
A.卵生,体温恒定 B.胎生,体表被毛
C.卵生,用肺呼吸 D.胎生,用鳃呼吸
20.如图是蜥蜴、鲫鱼、青蛙的共同特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可以代表卵生
B.乙可以代表用肺呼吸
C.丙可以代表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丁可以代表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21.“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关于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合
B.体表覆的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
C.鳃进行气体交换
D.身体流线型减小运动时阻力
22.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麻雀会吃草籽,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促进物质循环
D.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
23.“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习近平主席曾考察了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内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下列有关大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大鲵又叫娃娃鱼,但它不属鱼类
C.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不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大鲵成体只依靠肺呼吸
25.骨、骨骼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连接、动力
C.杠杆、动力、支点 D.动力、支点、杠杆
26.下列动物行为中,与鹦鹉学舌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 C.候鸟迁徙 D.小狗“算数”
27.下列与运动系统有关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8.今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患者人数已超过8200万,已经导致近200万人死亡,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单,由单细胞构成
B.个体微小,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C.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会导致果树患病,从而使得果树减产
29.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导致“超级细菌”诞生,连最强的抗生素一多黏菌素也对它无效。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能够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D.它通过产生芽鞄进行繁殖
30.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分类可以知道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目、纲、科、属、种
C.将生物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生物
D.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共同特征就越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40个空,每空1分,共40分)
31.(7分)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图1)和显微镜结构模式图(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 ] 内的液体含有较多的糖分。
(2)甲细胞和乙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实验开始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和 。最后都需要用稀碘液染色,然后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着色最深的部位是图中的[ ] 。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 。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临时装片向 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32.(6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装置B澄清石灰水 。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2)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 ] 的强度大于[ ] 的强度。在这个时段图三中的生理活动有 种。
(3)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之一。
33.(7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如图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①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 ,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2)②依靠 在水中自如地运动。
(3)③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通过 完成气体交换。
(4)④的呼吸功能强大,飞行时进行 ,大大提高了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5)⑤的体内有 ,将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可以帮助呼吸,增强气体交换的能力;其生殖发育特点是 ,能大大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增强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34.(7分)如图是五种微生物个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只能营寄生生活的是 (填字母),这类生物通过 的方式进行增殖。
(2)从细胞结构看,将B归为一类,C、D、E归为另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为它们的细胞有无 。
(3)B分布广泛,一是它形体微小,都是 个体,容易扩散;二是与它繁殖速度很快有关;三是与它可以借助 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4)若用放大镜观察C、E,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多细胞的 构成的,靠产生[ ] 来繁殖。
35.(7分)同学们每天课间操时间,都要到操场做一系列运动活动。课间运动可以调节同学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预防长时间学习对身体器官的有害影响。如图是在做课间操时人体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课间操铃声响起,同学们会迅速到操场集合,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图一是我们课间操活动中的一个动作,此时上肢处于屈肘状态,则骨骼肌②是 状态。
(3)骨骼肌②实际就是一个器官(图二),它包括肌腹和[ ] 两部分。
(4)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关节(图三)起到支点的作用。图三中【3】中的 和[ ] 可以使我们的关节很灵活。
(5)人做屈肘动作时,不仅需要运动系统中 、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参与,还需要在 系统的支配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
36.(6分)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示意图,具体步骤如图。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该步骤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3)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
(4)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5)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B.通电能运动的机器人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不断传播的电脑病毒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电脑病毒”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深受人们喜爱,中华古诗词中不乏对生命现象的描述。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开花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属于自然现象,不包含生命现象。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0℃”、“20℃”和“10℃”不同温度条件,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这种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属于( )
A.文献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解答】解:A.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30℃”、“20℃”和“10℃”不同温度条件,探究“不同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探究中只有一个变量温度,因此这种探究方法属于实验法,B符合题意。
C.调查法是生物学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C不符合题意。
D.模拟法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研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认真分析每个选项,结合每个选项的知识点作答。
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范围,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家园,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以内的水层中,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5.又到了橘子最好吃的季节了,剥开橘子,表面的白色“丝络”在中医上叫橘络,食之有利无害,这些白色的“丝络”属于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营养组织 D.结缔组织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橘子瓣上白色的“丝络”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丝络”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B。
【点评】掌握植物的主要组织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C.马铃薯和番茄的食用部分都属于生殖器官
D.构成人体皮肤的细胞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解:A、血液是流动的结缔组织,A正确。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组织类型,B错误。
C、马铃薯是块茎,属于营养器官;番茄的食用部分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C错误。
D、构成人体皮肤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D错误。
故选:A。
【点评】做这题时要求要熟练掌握不同结构层次的有关内容,然后才能灵活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
7.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 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分析】1、显微镜视野中的光线是通过反光镜反射外面的光线进入的。2、使用显微镜观察使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3、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物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4、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然后左眼看目镜,手转到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
【解答】解:A、许多人围着显微镜,外面的光线被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减少,可能视野会变暗。A正确;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使用 细准焦螺旋,B错误;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像才可移动向视野中央,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C正确;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 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正确。故选:B。
【点评】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严谨、规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
8.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控制物质的进出
C.动植物细胞的分裂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
D.动植物细胞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解答】解:A、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
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B错误。
C、动植物细胞的分化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C错误。
D、动植物细胞都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B.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D.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如图: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2)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解答】解:A、图中①、②、③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④⑤是分化形成的组织,只有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A错误。
BC、在①、②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B正确,C错误。
D、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10.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温室内温度保持白天20℃,夜晚25℃
C.除草施肥
D.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解答】解:A、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就大,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提高作物产量。
B、在一定范围内,低温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因此菜农在种植温室大棚蔬菜时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可使光合作用增强,夜间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了蔬菜的产量,而温度保持白天20℃,夜晚25℃,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除草可以减少其它生物与蔬菜、水果竞争养分,施肥有利于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无机盐,因此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11.红薯和马铃薯中的有机物来自于( )
A.叶肉细胞制造后贮存、运输到根中的
B.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而成的
C.根细胞利用无机物自身合成的
D.根细胞合成后并进一步转化而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解答】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和能量的两个转化,一是物质转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一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能量转化: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萝卜甘薯贮存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后运输到萝卜甘薯的根中。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12.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装置是( )
A. B.
C. D.
【分析】(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2)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解答】解:A、氧气的特性是能使快要熄灭的蜡烛重新燃烧,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种子萌发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因此把快要熄灭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熄灭了,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A符合题意。
B、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此图能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C不符合题意。
D、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要熟练掌握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此内容考查的较多,应熟练掌握。
1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广泛用于城市街道绿化美化的银杏树有种子和果实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的植物为绿色开花植物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2)孢子植物不能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结构都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解答】解:A、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有根、茎、叶的分化;A正确;
B、银杏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有种子,无果实,B错误;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梅属于绿色开花植物,C正确;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植物所属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14.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种植了大量树木。工人师傅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塑料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分析】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因此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必须减低蒸腾作用。
【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工人师傅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塑料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可知,防止水分从叶的气孔散失,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A正确。
BD.由题干信息可知,在植物叶片上喷塑料上,主要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为了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BD错误。
C.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必须减低蒸腾作用,C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蒸腾作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关键。
15.如图哪幅图所示的现象表示晚上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 )
A. B.
C. D.
【分析】在白天有光,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夜晚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夜晚无光的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吸收大气中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可见图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对叶片各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角质层,属于上皮组织
B.[②]适于接受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C.[③]内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
D.[④]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受水分的影响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角质层、②是上表皮、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解答】解:A、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角质层,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②上表皮,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由下向上运输,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C错误。
D、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靠近气孔腔的一侧壁较厚,不易伸展;背气孔腔的一侧壁薄,容易伸展。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气孔的开闭受叶内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7.海洋为我们提供了鲜美的海产品,如海蜇、螃蟹、带鱼、鱿鱼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节肢动物 鱼类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鱼类 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C.鱼类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D.腔肠动物 节肢动物 鱼类 软体动物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解答即可。
【解答】解:海蜇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
螃蟹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生带鱼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属于鱼类。
鱿鱼的身体柔软,用鳃呼吸,体外外套膜,具有坚硬的贝壳,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D。
【点评】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8.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甲、乙、丙、丁四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将甲、乙、丙、丁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列,正确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88
32
5
A.甲→丙→乙→丁 B.丙→乙→甲→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丙→丁
【分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
【解答】解: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越少。因此这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甲、乙、甲、丙、丁。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19.“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它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下列有关大熊猫的特征,正确的是( )
A.卵生,体温恒定 B.胎生,体表被毛
C.卵生,用肺呼吸 D.胎生,用鳃呼吸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解答】解: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表面被毛,牙齿分化,体温恒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熟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是解题关键。
20.如图是蜥蜴、鲫鱼、青蛙的共同特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可以代表卵生
B.乙可以代表用肺呼吸
C.丙可以代表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丁可以代表卵外有坚韧的卵壳
【分析】图中青蛙、鲫鱼和蜥蜴分别属于两栖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圆圈表示青蛙、鲫鱼和蜥蜴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
【解答】解:A、甲是青蛙、鲫鱼和蜥蜴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卵生,A正确。
B、乙是鲫鱼和蜥蜴的共同特征,鲫鱼用鳃呼吸,B错误。
C、丙是青蛙和蜥蜴的共同特征,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C错误。
D、丁是鲫鱼和青蛙的共同特征,它们的卵外都没有坚韧的卵壳,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青蛙、家兔和蜥蜴的主要特征。
21.“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关于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合
B.体表覆的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
C.鳃进行气体交换
D.身体流线型减小运动时阻力
【分析】鱼类对水中生活的适应特点
①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鳞片,能分泌黏液,减小运动时的阻力。
②运动: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
③呼吸:用鳃呼吸。
④协调:胸鳍、腹鳍能维持鱼体平衡,尾鳍决定鱼体运动的方向。
⑤感知: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叫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是感觉器官。
【解答】解:AC、鲫鱼在水中游泳时,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是鱼在进行呼吸。A错误;C正确。
B、鱼的体表常有鳞片覆盖,表面有滑滑的黏液,游泳时能够减少水的阻力。B正确。
D、身体流线型减小运动时阻力,适于游泳,D正确。
故选:A。
【点评】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多结合生活的观察,应不难记忆。
22.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麻雀会吃草籽,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促进物质循环
D.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麻雀在吃草籽的同时也吃害虫,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B错误。
C、蚯蚓以枯枝落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没有害处。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3.“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是①先天性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4.习近平主席曾考察了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内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下列有关大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大鲵又叫娃娃鱼,但它不属鱼类
C.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不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大鲵成体只依靠肺呼吸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卵生,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所以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减少的原因。
25.骨、骨骼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连接、动力
C.杠杆、动力、支点 D.动力、支点、杠杆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C。
【点评】明确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配合关系即能正确答题。
26.下列动物行为中,与鹦鹉学舌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 C.候鸟迁徙 D.小狗“算数”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ABC、蜜蜂采蜜、公鸡报晓、候鸟迁徙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正确;
D、小狗“算数”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7.下列与运动系统有关的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1)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2)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A、一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而图A骨骼肌只附着在一块骨上,A错误。
B、图中中间的一块骨无法运动,B错误。
C、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C错误。
D、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正确。
故选:D。
【点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8.今年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患者人数已超过8200万,已经导致近200万人死亡,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单,由单细胞构成
B.个体微小,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C.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D.会导致果树患病,从而使得果树减产
【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解答】解:A、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错误;
B、个体微小,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错误;
C、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正确;
D、新冠肺炎病毒,宿主是动物,属于动物病毒,不会导致果树患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
29.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导致“超级细菌”诞生,连最强的抗生素一多黏菌素也对它无效。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有成形的细胞核
B.它能够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D.它通过产生芽鞄进行繁殖
【分析】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和荚膜等特殊结构。
【解答】解: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A错误。
B、细菌的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错误。
C、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微小,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正确。
D、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芽孢是它的休眠体,而不是生殖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把握细菌的结构和繁殖特点。
30.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分类可以知道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目、纲、科、属、种
C.将生物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生物
D.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共同特征就越少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解答】解: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A正确;
B、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错误;
C、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利用生物,就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D正确。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生物的分类单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40个空,每空1分,共40分)
31.(7分)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图1)和显微镜结构模式图(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 E ] 液泡 内的液体含有较多的糖分。
(2)甲细胞和乙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线粒体 。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实验开始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清水 和 生理盐水 。最后都需要用稀碘液染色,然后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着色最深的部位是图中的[ C ] 细胞核 。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b ] 细准焦螺旋 。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临时装片向 右上 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分析】图1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E液泡;F叶绿体;图2中:a粗准变焦螺纹;b细准焦螺旋;c目镜;d物镜;e反光镜。
【解答】解:(1)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E液泡内的液体含有较多的糖分。
(2)甲动物细胞和乙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
(3)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胀破,可以用清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胀破,用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用稀碘液染色,然后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着色最深的部位是图中的C细胞核。
(4)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通过调节[b]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临时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
(1)E液泡。
(2)线粒体。
(3)清水;生理盐水;C细胞核。
(4)b细准焦螺旋;右上。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2.(6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装置B澄清石灰水 不变浑浊 。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2)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 C ] 光合作用 的强度大于[ A ] 呼吸作用 的强度。在这个时段图三中的生理活动有 3 种。
(3)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 18 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之一。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4.图三中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
【解答】解:(1)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图一中A装置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在有光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及时被吸收,所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2)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A中叶片没有光,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三中的C光合作用,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导致两个塑料袋中含量大不相同。图二中6﹣﹣﹣18点,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及时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在光照条件下能进行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3种作用。
(3)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是二氧化碳最低的时候,对应图二中的18点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之一。
故答案为:(1)变浑浊;不变浑浊;
(2)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3;
(3)18。
【点评】掌握植物三大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33.(7分)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如图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①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 外骨骼 ,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2)②依靠 尾部和躯干部 在水中自如地运动。
(3)③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通过 肺和皮肤 完成气体交换。
(4)④的呼吸功能强大,飞行时进行 双重呼吸 ,大大提高了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5)⑤的体内有 膈 ,将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可以帮助呼吸,增强气体交换的能力;其生殖发育特点是 胎生、哺乳 ,能大大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增强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分析】图中①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②鱼类,③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④鸟类,⑤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解:(1)①是蝗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属于昆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它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②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动力。
(3)③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4)④是鸟类,呼吸器官是肺,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
(5)⑤家兔的体表被毛,能够保温。体腔内有膈是一块膜状肌肉,可以帮助呼吸,增强气体交换的能力;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适应陆地生活。
故答案为:(1)外骨骼。
(2)尾部和躯干部。
(3)鳃;肺和皮肤。
(4)双重呼吸。
(5)膈;胎生、哺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注意灵活答题。
34.(7分)如图是五种微生物个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物只能营寄生生活的是 A (填字母),这类生物通过 自我复制 的方式进行增殖。
(2)从细胞结构看,将B归为一类,C、D、E归为另一类,这样分类的依据为它们的细胞有无 成形的细胞核 。
(3)B分布广泛,一是它形体微小,都是 单细胞 个体,容易扩散;二是与它繁殖速度很快有关;三是与它可以借助 芽孢 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4)若用放大镜观察C、E,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多细胞的 菌丝 构成的,靠产生[ a ] 孢子 来繁殖。
【分析】(1)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细菌的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大多数是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等,体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孢子生殖,属于真核生物。
(3)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4)图示五种微生物分别是:A病毒;B细菌(其中:1荚膜;2细胞壁;3遗传物质;4细胞质;5细胞膜;6鞭毛);C霉菌(青霉);D酵母菌;E蘑菇(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
【解答】解:(1)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寄主细胞里才能生活,离开寄主细胞就不能表现生命活动。因此五种生物中A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2)从细胞结构看,将B细菌归为一类属于原核生物,C青霉、D酵母菌、E蘑菇归为另一类真菌,属于真核生物,这样分类的依据为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3)B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个体;二是繁殖速度快,依靠分裂生殖,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三是与其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4)若用放大镜观察C青霉和E蘑菇,它们属于多细胞的真菌,可以发现它们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通过a孢子来繁殖。
故答案为:
(1)A;自我复制;
(2)成形的细胞核;
(3)单细胞;芽孢;
(4)菌丝;孢子。
【点评】正确认识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熟悉它们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5.(7分)同学们每天课间操时间,都要到操场做一系列运动活动。课间运动可以调节同学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预防长时间学习对身体器官的有害影响。如图是在做课间操时人体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课间操铃声响起,同学们会迅速到操场集合,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这种行为属于 学习 行为。
(2)图一是我们课间操活动中的一个动作,此时上肢处于屈肘状态,则骨骼肌②是 收缩 状态。
(3)骨骼肌②实际就是一个器官(图二),它包括肌腹和[ ③ ] 肌腱 两部分。
(4)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关节(图三)起到支点的作用。图三中【3】中的 滑液 和[ 5 ] 关节软骨 可以使我们的关节很灵活。
(5)人做屈肘动作时,不仅需要运动系统中 骨 、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参与,还需要在 神经 系统的支配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一中①肱三头肌,②肱二头肌;图二中③肌腱,④肌腹;图三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窝,5关节软骨。
【解答】解:(1)课间操铃声响起,同学们会迅速到操场集合,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图一是我们课间操活动中的一个动作,此时上肢处于屈肘状态,则骨骼肌①是舒张状态,骨骼肌②是收缩状态。
(3)骨骼肌②实际就是一个器官,它包括肌腹和③肌腱两部分。
(4)我们在做各种运动时,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图三中5关节软骨和3中的滑液可以使我们的关节很灵活。
(5)人做屈肘动作时,不仅需要运动系统中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参与,还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
故答案为:
(1)学习
(2)收缩
(3)③肌腱
(4)滑液;5关节软骨
(5)骨;神经
【点评】本考点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36.(6分)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示意图,具体步骤如图。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
(2)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该步骤的目的是设置 对照 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3)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脱色 。
(4)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淀粉 。
(5)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蓝 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光 。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故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该步骤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其目的是脱色,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故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上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5)遮光部分的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不遮光部分的叶片,滴加碘液变蓝,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1)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对照
(3)脱色
(4)淀粉
(5)蓝;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特别是理解掌握隔水加热的原理、目的。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人人有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