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页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页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马说》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2.理解并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现象。【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开始今天的课堂之前,老师先来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春秋时,有个人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称他为伯乐。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糊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饲)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这是一匹幸运的马,遇到了伯乐,发掘了它的千里才能。那么,其他的马,又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今天,就让我们从韩愈的《马说》中寻找答案。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早孤,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后官至吏部侍郎,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在文学方面,他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陈言务去”“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诗歌风格奇崛雄伟,力求新警,但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于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很大。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传世。2.诗文朗读:听情境课文,注意断句和读音。(1)检测一:正音祗(zhǐ)       骈(pián)       槽枥(cáo lì)        粟(sù)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食(shí)不饱食(sì)之不能尽其材(2)检测二:断句检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请同学跟随情境课文进行朗读,请其他同学从读音、断句两方面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检测预习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进行常规字词教学及古诗文朗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扫清学习障碍。三、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小组内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3)小组内讨论每句话的意思,形成小组结论。(4)请一位同学代表本小组,根据小组结论,将本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3.成果展示(1)主要注释[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祗(zhǐ)]同“衹(只)”,只、仅。[奴隶人]奴仆。[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一食]吃一次。[或]有时。[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食]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且]犹,尚且。[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2)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疏通文意,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二)自主探究文章的题目叫做《马说》,同学们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预设:有关千里马的问题的讨论。关于千里马的讨论,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找出原文中的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探究任务探寻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的命运。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圈画出表现不被赏识的千里马的遭遇的部分。(2)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3.成果展示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与其他普通的马一样,在奴隶的手中备受屈辱,最终死在马厩中。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更无法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本领,埋没了其能力。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面对着千里马却感慨没有千里马,这是对千里马的冤屈。教师点拨1:在这里,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教师点拨2:是谁埋没了千里马?如何埋没的?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活动小结不知马    策之不以其道(表现)→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结论)  食之不能尽其材(表现)→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反复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梳理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了解了作者的主要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并在文中找到了千里马的命运和“不知马”的表现,由此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作者先点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从三个方面梳理千里马被埋没的表现和原因,最后感慨“其真不知马也”。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向我们介绍千里马不常有的原因吗?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探究文章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拓展延伸本文文言现象小结1.文言字词(1)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表现。(2)古今异义一食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或者。马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平安,安定,安装。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3)一词多义 之:策不以其道(代词,它)祗辱于奴隶人手(助词,的)     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其:安求能千里也(代词,它)     真无马邪(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策之不以道(代词,它的)    真不知马也(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食:一或尽粟一石(吃)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能:虽有千里之(才能)安求其千里也(能够)尽:一食或粟一石(动词,吃完)   食之不能尽材(动词,竭尽)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食也而(表修饰)鸣之不能通其意(表转折,但是)执策临之(表修饰)(4)词类活用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受屈辱)一食或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食之不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2.文言句式(1)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面省略宾语“它”,可补充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食马者”,可补充为“(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2)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设计意图:通过对本文中文言现象的整理总结,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六、布置作业1.当堂练习(1)跟随情境课文诵读本文,两两一组,互相诵读并点评。(2)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①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②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却意在其中。③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2.课后作业(1)基础作业:根据文意记忆背诵本文。(2)拓展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千里马的自白》。设计意图:借助多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不知马    策之不以其道(表现)→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结论)  食之不能尽其材(表现)→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被埋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现) 《马说》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2.体会本文的语言艺术。【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千里马托物寓意,为不被重用的人才鸣不平的表现手法。一、新课导入没有被发现千里之能的千里马,只能忍受食不饱、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最后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悲惨命运。作者对于这样的千里马,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又是从何而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马说》。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导入新课。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你能读出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态度吗?试着读一读。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结合上节课的节奏划分,为全文设计朗读脚本。(2)小组内互相分享设计理由,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汇报脚本。(3)小组内互相分享朗读,选择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一名进行朗读分享,一名分享设计理由。3.知识回顾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示范样例我们可以结合标点的提示,读出关键句的语气。如“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天下无马!”是文中最为形象的一笔,食马者面对千里马却有眼无珠,其故作姿态的样子通过这个感叹号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读出藐视、高傲的语气。而后面一句“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一句,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以及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不知马”三字,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要以铿锵有力的语气来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脚本设计提示:关键词句的重音、语气等,可以关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字词。5.成果展示(1)我们发现语句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关键词“不”字,通过11个“不”字的重读体现不同的语气,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段两个“不”。重读“不”字,以表现对千里马不公平命运的叹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第二段5个“不”。重读第1个“不”字,要读出对其无知的嘲讽。重读后面“不”字,要读出对千里马悲惨的遭遇的痛惜。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第三段4个“不”字。前三个是“食马者”无知的最鲜明表现,通过重读表现食马者平庸浅薄,根本没有驾驭千里马的能力。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主旨,重读“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和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2)我们发现文中的三个“也”字也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不以千里称也。首段的“也”字,千里马空有一身才能却不能以千里马而著称,沦为贩夫走卒奴役的工作,像拉扯运货的牲畜一般死在马槽前,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也”字读起来舒缓、渐弱的变化,以表达出一种叹惜的语气。安求其能千里也?第二段的“也”字,出现在反问句中,千里马未被足量喂养,才能无法发挥,无知的“食马者”居然还强求其有日行千里的出色表现,这怎么可能?“也”字语调上扬,体现反问句的语调变化,以表达出一种不平的语气,表现作者的愤怒和谴责。其真不知马也!末段的“也”字,表现“食马者”对千里马使用不得法、喂养不足量、嘶鸣不解意的强烈批判,“不知马”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也”字,要读出痛切中对食马者深刻的嘲讽。6.活动小结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与不平,对于对食马者的无知的嘲讽和对其不识马的痛切。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为接下来探究主旨做准备。(二)自主探究书本阅读提示中说:作者在本文中却另翻新意,提出一个新颖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能有这样的认识,与他的经历有关。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本文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何深意呢?1.探究任务结合背景资料,探究文章主旨。2.探究方法(1)结合背景资料“知人论世”。(2)回忆学习过的同体裁作品《爱莲说》,思索作者的写作手法。3.资料卡片(1)背景资料《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2)《爱莲说》资料卡片《爱莲说》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4.成果展示《马说》以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寓人才,以“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伯乐寓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设计意图:回顾知识,借助背景资料,理解文章主旨。四、课堂小结韩愈的《马说》因其言辞犀利,表意恳切,文辞练达而传颂于世。作者不因自己的遭遇而妄自菲薄,而是直言力荐,借论证世上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呼唤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我们要学习韩愈这种“不平则鸣”的文人风骨,更要提高自身实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千里马更做伯乐!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升华主旨。五、拓展延伸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对作者及其思想的理解。六、布置作业1.课堂练习关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这样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论断?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参考答案:说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能把命运寄托于他人的赏识,要做自己的“伯乐”。2.课后作业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迁移技能。板书设计千里马     人才食马者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伯乐      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人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马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马说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指导提示,讲解要点1,讲解要点2,讲解要点3,讲解要点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任选其一即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案设计,共6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