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950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950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200万年—1万年
(1)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已学会人工取火
2.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2070年
(1)概念: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社会特征: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点:文化遗存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统一性、本土性
(4)文化遗存
距今时间 | 代表 | 特征 |
约7000至5000年 |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 彩绘陶器,粟 |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
| |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 水稻,养蚕缫丝 | |
约5000年 | 龙山文化(黄河流域) | 黑陶 |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 |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
3.原始社会组织
(1)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黄帝联合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尧、舜实行“禅让”,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属于实物材料,价值很高,但孤证不立
(2)灭亡:夏桀暴虐无道,约公元前1600年,被汤打败,夏朝灭亡。
知识点三 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2)实证: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证实了史书中有关商朝的历史记载。 第一手材料、实物材料
(3)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
内外服制。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4)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政治统治
①制度: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②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3)西周灭亡
①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
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3.商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
(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的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代表是后母戊鼎
【重难探析】
一、历史解释——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1)血缘至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导致很难逾越。
(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最高执政集团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王权神化: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二、不同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角度 | 内容 |
多元性的体现 | 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
从文明起源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 |
从遗址分布看,有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等 | |
多元性的特征 |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山西、陕西、辽宁、山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之势,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区域 |